第344頁(第1/2 頁)
因為天幕的啟發,“繡衣御史”提前誕生了。 唐朝的官員齊齊鬆了一口氣。 還好,大唐帝王開明,從來沒有情報特務機構。 大唐雖然有負責偵緝逮捕的官叫做“不良”或“不良人”,他們的統管者被稱“不良帥”。不過他們負責的是追拿罪犯,更接近捕快。 宋太宗年間,大臣們彼此眼神傳遞話語,噤若寒蟬。 趙光義改武德司為皇城司,負責宮禁護衛,刺探情報,這裡的情報,就包括文武百官,頗受士大夫階層忌憚。 而在趙光義的後面,他的子孫們同樣沒有放棄皇城司,並且因為戰爭頻繁,使用間諜更為普遍。 間諜的身份也變得非常複雜,遍佈各行各業。小商小販、僧道,甚至敵國的將領、妻妾,乃至於出使外國的使臣,都有可能是間諜。 “高祖有錦衣衛,成祖有東廠,憲宗皇帝有西廠,朕有內行廠也不算什麼。”正德皇帝在豹房裡,一邊與小太監娛樂,一邊聽著心腹太監劉瑾彙報內行廠的訊息。 朱元璋設立的錦衣衛,起初是儀仗親衛,後面被賦予特權就變成了情報機構,但是朱棣設立的東廠後來者居上,能監察百官,也能監察錦衣衛。 到了明憲宗朱見深任用太監汪直設立的西廠,監察錦衣衛和東廠,更為厲害; 到了正德皇帝時期,西廠勢大失控,正德皇帝朱厚照又讓太監劉瑾設立內行廠,監察錦衣衛、東廠和西廠。 不過,因為正德皇帝的短命,內行廠同樣短命,在歷史上不如東廠西廠知名,但是在當時臭名昭著比二者更甚。 玄燁大氣道:“諸位不用擔心,我朝可沒有東廠西廠。” 大臣們一片恭維之聲,但是細細觀看,只有北方的官員在恭維,南方的官員各個表情不自在。 南方地區是反清復明勢力最為龐大的地區,為了鞏固統治,康熙在江南設立了“二織造署”,這並不是單純管理絲織品給皇帝當錢袋子的肥差,因為商人的流動性,從先秦時期就有使用商人當間諜打探訊息的先例,這“二織造署”最重要的便是給皇帝提供秘密情報。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便在任江寧織造時給康熙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 玄燁曾多次叮囑曹寅:“以後有聞地方細小之事,必具密摺來奏。” 所以,南方官員誰知道有沒有被曹寅上報過秘密,當然不自在了。 【史世用在日本當間諜一年半,成功完成任務後返回大明。 回程途中,遭遇了海上風暴,流落到日本的薩摩島,九死一生只剩兩個人活了下來。】 【後來遇到琉球國使者——這裡重點提示,明朝時期,琉球是大明的附屬國,釣魚島也是大明的!】 【琉球國使者主動把史世用等人帶回琉球島,以此為中轉送回大明。史世用在琉球島,發現這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日本野心勃勃想要佔領亞洲,必定首先佔領琉球島,以此為中轉來作為海上跳板侵略其他國家。】 【事實證明,史世用很有遠見,後來日本侵略了琉球島,在此設定沖繩縣,後來以此為跳板侵略了我國的臺灣。】 回國後,史世用將所有情報,整理成《倭情備覽》一書,在戰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情報更是被友軍朝鮮視為珍寶,收穫了朝鮮方面一致好評。 但是奈何,個人的力量挽救不了頹敗的國勢。 百年後德川家族還在,大明卻已經改朝換代,從明朝變成了清朝。 【每次看到王朝末年,人才輩出,豪傑遍佈,分明可以看到華夏從來不缺人才。然而真如古書所言,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小人物費盡千辛萬苦,用生命為國家爭取生機,也敵不過高層的昏庸舉措。】 文人一張嘴,就可以否認所有人的努力。 大明的間諜在日本辛苦運作,在刀尖上起舞,大明的官員在朝鮮和談時聯合日本使者作假,兩頭騙,結果導致了第二次朝鮮戰爭; 大明的名將在東南沿海幾乎打光了日本倭寇,反而因為政治清算被連累貶官,最後在落寞中落下時代的帷幕; 大明最後能力挽狂瀾的將軍在北方打強有力的女真騎兵,卻因為敵人的反間計和流言蜚語背上間諜的黑鍋,在酷刑中慘死。 【其實在查歷史資料之前,我對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還有些憐愛的,覺得他是倒黴催的攤上了昏庸的父親和兄長,自己只能說無能平庸了點,不算太過昏庸殘暴。】 【但是在看到了底層小人物的努力,看到那麼多平民百姓的奮鬥,我對帝王誰也同情不起來。】 【平庸就是原罪!平庸無能還多疑猜忌更是大忌!】 【現在什麼皇帝都不想憐愛,百姓才是真得苦,要用生命為廢物皇帝的所作所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