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第1/2 頁)
“好一個轉乾坤!” “燕歸巢踹她!” “斜插花漂亮!” 甚至還有自發為不懂蹴鞠的看客做文藝解說的: “風擺荷!” “佛頂珠!” 唐宋時期的蹴鞠,招式有著非常好聽的名字,轉乾坤,燕歸巢,旱地拾魚,金佛推磨、雙肩背月、柺子流星等等,帶著文人的風雅。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一起微服私訪,同樣混在人群中含笑看著。 一邊看,李世民一邊嫌棄大舅子:“我跟夫人出來散心,你來湊什麼熱鬧,你是沒自己夫人嗎?” 長孫無忌回嗆:“我跟妹妹出來遊玩,你來湊什麼熱鬧,你是沒自己妹妹嗎?” 長孫皇后夾在兩人中間,目不斜視地看著女子踢球。 等到一局結束,長孫皇后突然從中間跑出去,跑向正在中場休息的女子球隊。 李世民:??? “等等!夫人!” 長孫無忌:“呵呵,你夫人嫌你吵鬧。” 李世民:“哼,明明是你妹妹嫌你吵鬧。” 當看到長孫皇后作為替補加入蹴鞠隊,兩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喊道:“夫人/妹妹加油!” 受到蹴鞠少女們的感染,想起少女時光自在生活的長孫皇后一時衝動跑去蹴鞠,原本還有些後悔。 但是真被蹴鞠隊熱情答應讓她上場後,又有些躍躍欲試。 雖然踢得不好,但是也不是比賽,試試也無妨吧? 直到聽到外面兩個丟臉大男人的吶喊,什麼猶豫都被喊沒了。 長孫皇后只覺得他們丟人。 她紅著著臉:聽不見,聽不見。 沉迷踢球,什麼都聽不見。 哼,男人,真是聒噪! 當天幕都推崇尚武之風后,從宮中到軍營到民間,男男女女更加喜愛蹴鞠馬球和武術了。 軍營裡計程車兵更加激烈的在舉行相撲,在比試馬球,比拼劍術; 將軍們拿著新出爐的沙盤,在演繹模擬戰術,看似沒有廝殺之聲,但是每一次小旗子的倒下,都伴隨著將軍們的揪心和緊張; 寺廟裡在研究武術套路,想要讓少林武術在大唐提前出現。 道觀同樣不遑多讓,一邊對打一邊讓人刻印武術秘籍,想要壓過寺廟招收更多弟子。 而民間,在朝廷允許的範圍內,開始舞棍弄棒。 浙江地區,一個小女孩正拿著棍子舞得虎虎生風,來往的鄰居見到,笑眯眯誇一句: “碩真的棍子舞得不錯!” 陳碩真咧嘴笑了笑沒回答,只是棍子舞得更起勁了。 她妹妹怕累,也舞了一會,就扔下棍子:“阿姐,好累啊,不想練了。” “那你休息一下。”陳碩真也沒繼續要求妹妹學武,妹妹到底年幼一些。 但是看著姐姐一直不休息的在練習,妹妹也就喝了杯水,坐了一會,最終還是撿起棍子繼續練習。 她們不比其他有父母呵護的人,自幼父母雙亡,一直寄人籬下,現在被鄰居收養著。如果不是天幕傳授了許多做活的法子,兩姐妹可以幫得上忙,同樣不富裕的鄰居已經快揭不開鍋,兩姐妹差點為了一口吃的自賣給官宦人家當下人。 現在陳碩真幫鄰居做麵食,她腦筋聰明,學得快,力氣也大,做得一手好炊餅。鄰居一家人有了額外的收入,每日挑著炊餅去售賣時也給了兩姐妹自由時間玩耍。 妹妹看著陳碩真滿身的汗水,有些羞愧。 從前,一直是姐姐在呵護著她,但是她也不想一直拖姐姐後腿,自己也要努力。 此時的兩姐妹還不知道,未來的陳碩真,憑藉武力和一腔意氣在歷史上留下了短暫卻絢爛的一筆。 唐高宗年間,因為遭遇洪災,官府不但不開倉放糧賑災,還照樣徵收各種賦稅,導致民不聊生,賣兒鬻女,流離失舍,餓殍載道。 陳碩真不顧自己安危,偷偷開啟東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結果被東家發現,吊起來毆打,打得陳碩真遍體鱗傷。 憤怒的百姓自發組織起來,趁著夜色衝入關押陳碩真的柴房,將其救出。 公元653年,陳碩真正式宣佈起義,與官府進行對抗。 她仿照唐朝官制建立了政權,還自稱為“文佳皇帝”。 在華夏曆史上,參加農民起義的婦女不計其數,但做領袖的婦女卻寥若晨星,而做領袖且又稱皇帝的女性,則只有陳碩真一位,她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女子。貞觀年間,此時還年幼的陳碩真揮舞著木棍,看著有些疲憊的妹妹,用夢想鼓勵妹妹:“以後,我要當大將軍!” 妹妹感覺手臂沉重的都沒法抬起來,拿起棍子說話都沒力氣了:“我們是女子,女子怎麼能當將軍……” 剛說到這裡,就聽到一群人熱熱鬧鬧朝這邊奔跑過來,她們聽到有人在大聲宣告朝廷的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