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第1/2 頁)
可以說,商鞅變法能夠成功,離不開秦孝公的支援,也離不開君臣二人的深謀遠慮,步步為營。 再對比一下後世失敗的變法,不是君王掉鏈子就是大臣互相撕扯落入政敵陷阱,從內部就註定了失敗。 宋朝想要變法的宋仁宗、宋神宗,齊齊感覺彷彿在被天幕點名批評。 宋仁宗時期,范仲淹變法,又被稱為“慶曆新政”,從公元1043持續到1045年,不到三年,失敗告終;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又被稱為“熙寧變法”,從公元1069持續到1085年,宋神宗駕崩後,變法失敗; 甚至後世出名的奸臣蔡京,在宋神宗時期還舉行過二次變法。 蔡京是王安石提拔,二人曾是師徒關係,蔡京起初還繼承了王安石的遺志,在變法中繼續宣傳和使用王安石的政策,變法持續二十餘年。 然而,如同裴矩在面對隋煬帝與唐太宗時表現出來的奸良兩面,蔡京在遇上不同的皇帝也表現出了不同的一面。 在有意變法的宋神宗時期,蔡京改革經濟制度,頗有成效。蔡京改革的茶法和鹽法得以長期繼承和發展,不僅被南宋所沿襲,而且對元、明茶法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到了宋徽宗時期,蔡京迎合宋徽宗的喜好,大興花石綱,曾經的興經濟政策變成了橫徵暴斂,各種為非作歹,斂財討好帝王,最終成了後世赫赫有名的奸臣。 不得不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在封建時代,帝王的喜好與昏庸與否,決定了大臣的能力往哪個方向發展。 【相比之下,清朝戊戌變法,光緒皇帝在103天內頒佈了100多份詔書,跟乾隆皇帝寫詩40000多首一樣,看起來數量多的花團錦繡,事實上無一精品。帝王急急忙忙改革,哪怕沒有政敵,也會是下一個王莽,昔日的支持者也會因為不切實際變成今日的反對者。】 玄燁:“……” 聽到光緒皇帝103天內頒佈100多份詔書,玄燁已經是眼前一黑。 再聽到乾隆皇帝寫詩40000首結果無一精品,玄燁感覺胸口也有些悶悶的痛。 這都是什麼糟心後裔!當皇帝幹活,什麼時候要這麼衝量了! 你這麼能衝量,就不能把拼數量用在批閱奏摺和辦公時間的數量上嗎,這些不肖子孫當皇帝都是在幹什麼! 玄燁氣得腦袋一陣發懵,梁九功連忙沏了一杯清火的濃茶遞過去,玄燁一口悶了還不滿,又遞過去再來一杯。 現在什麼品茶的心情都沒有了,他只覺得氣得口乾舌燥,氣血上湧,急需要清火降壓。 一連喝了三杯苦茶水,玄燁才長長吐出一口氣。 “朕倒要看看,這一次又有多少不肖子孫要氣朕。” 【大秦以法立國,秦“法”的核心,就如同儒家的“禮義”。】 秦法非常詳細,從已經出土的雲夢竹簡和睡虎地竹簡來看,已知的秦法有30多種,其中經濟法就佔11種: 《田律》《倉律》《廄苑律》《牛羊課》《金布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司空》《關市》《效律》等。 這些經濟法律都是為了規範商業,可見,秦朝並不是完全的打壓商業,還儲存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部分重商思想,有商業興國的概念。 劉徹酸溜溜:“後世對大秦可真是喜歡,律法都研究的如此之多。” 這樣的全面,不知道對漢律有沒有研究。 主父偃一句話就把劉徹安慰好了:“陛下,後世都是漢人,漢承秦制,漢人研究秦律也是在研究漢律。” 劉徹不酸了,心情好了。 “沒錯,後世都是漢人,比大秦多好幾倍。” 【後世都喜歡說秦法嚴苛,這是一個很大的黑鍋。在秦簡沒被髮掘出來之前,大秦揹負了好多年的黑鍋。】 【但是我們現在知道,大秦的律法,比儒家所記載的要科學,也要嚴謹許多。】 比如,賞罰分明。 無論是上戰場、種地、做工、經商還是從政,只要你做出了成績,都可以以功授爵。 有了爵位也不是虛職,朝廷會給你相應的房子、土地,而且這些可以轉讓出售,也可以用爵位換取家中坐牢的親人出獄。 比如,以實事為主,不喜歡溜鬚拍馬。 商鞅變法剛開始時,秦人覺得新法嚴苛,痛罵和抗拒的不少,罵商鞅的也不在少數。 在後面感受到了新法的好處,又開始誇獎商鞅,吹他的彩虹屁,而且這批人與之前罵商鞅的是同一批人。 這時商鞅並沒有覺得揚眉吐氣,而是嚴肅地把對方投入大牢——不是記仇,是覺得這種吹捧容易讓人得意忘形; 再比如,秦法還有一條罪名:功而不受賞,為罪。 說到這裡,荊咕特意放出了一條現代的影視劇影片,加入了自己的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