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第1/2 頁)
巴清一直是一個清醒的人,被天幕和族人輪番誇獎後,依然保持著清醒。 她沒有得意忘形,微笑著歸為一句話:“都是陛下聖明。” 族人還想說什麼,巴清一個眼神掃過去,眼神溫和並不嚴厲,但是所有飄飄然的心態都被看得煙消雲散了。 “我們站得越高,盯著我們的人就越多,你還嫌現在想搶我們生意的人不多嗎?”巴清淡淡說道。 族人們齊齊一個激靈。 然後搖頭的搖頭,閉嘴的閉嘴。 是了,怎麼忘記了,對手如狼似虎,原本就很多,現在天幕重視商業,只會更多。只要想搶他們生意,盯著他們的錯什麼都可以放大,還是謹言慎行,保住家裡的生意為好。 【倮,史書稱烏氏倮,烏氏是地區烏縣,也是烏氏族名,是一位大牧主。】 【史書上關於烏氏倮的性別有所爭議,有說她是女,也有說她是男。但是從爭議和姓名上看,已經能看出,她是女子的可能性更大。】 嬴政微微挑眉。 烏氏倮的記錄還不如巴清嗎?後世連她性別都不知道? 不應該啊,他對貢獻了大量牛馬、直接提升了大秦軍事力量的烏氏倮明明更加禮遇。【因為倮才是她的名字,她失去了姓氏,與巴清一樣。男子會失去自己的姓氏嗎? 男子哪怕是罪犯,比如漢初名將英布,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但是在史書上也是正經被記下名字是“英布”。】 蒙恬立刻發現了重點,激動地看向嬴政:“陛下,又一位漢初名將!”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已經全歸於大秦,連劉邦呂雉還有呂雉妹妹妹夫一家全部一網打盡,現在聽到又一位漢初名將,蒙恬覺得自己又有猛將了。 韓信雖然很有天賦,現在還小了點,最重要的,是已經被王翦老將軍搶過去了。 蒙恬的意思很明白,他要英布! 嬴政點點頭,也沒讓自己的愛將失望:“你去找人,找到了你帶著試試。” 漢初名將,還上過史書,看來值得一提拔。 蒙恬頓時笑裂了嘴。 【其次,哪怕商人地位低下,也沒有說以“某某氏某某人”來記載人名的,比如弦高,不從政不學儒,也是記載全名。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資訊比較少,這種偏見與史料中對女性的記載一樣,再大的功勞也因為性別只記錄三言兩語。】 弦高,正是那位詐騙了秦軍的鄭國商人,經商途中遇到秦國大軍,故意詐騙秦軍說自己是帶著牛馬來犒勞秦軍。 他獻出了12頭牛作為禮物,秦軍以為自己的襲擊計劃暴露了,選擇了撤軍。 而烏氏倮,史籍記載,說她的牲畜多到只能用“山谷”來進行計數的程度,即簡單的頭、匹計數已無法統計準確,只能以一條山溝裡所有的牲畜為一個計量單位,進行統計。這些大量的牛馬獻給秦朝後,得到了嬴政以王侯的禮節尊重,說明獻出的量相當可觀。 還有一點,就是司馬遷的態度。 司馬遷的《史記》惜字如金,在專門記載商人的“貨殖列傳”中,獨列小傳者不到20人,其中春秋末至秦朝滅亡,僅7人有小傳。這7人有范蠡、子貢等人,都記錄了全名。 除了巴寡婦清與烏氏倮,以地區和氏族為姓。 史料裡關於女子有明確的態度,先秦時期都是以地名、國號或者氏族為女子姓氏。比如著名的紅顏禍水褒姒並不是名叫“褒姒”,“褒”是她的國名,“姒”才是她的姓名。褒國位於如今的陝西漢中。 【還有一種說法,因為烏氏倮捐給大秦大量的牛馬後,被秦始皇嬴政授予允許上朝參政的權力,男子不能上朝,所以被認為烏氏倮是男子。但是經過呂不韋之後,始皇帝真得想要培養下一位把持朝政的鉅商嗎?但是如果是女子,只是偶爾參與,就不存在把持朝政這種情況。】 【最重要的是,寫史書的文人一般是以漢人的觀念記載。但是,少數民族從來不缺女性首領!哪怕是要求女性纏足守貞的明清,女族長女土司女祭司從沒斷絕過。 而烏氏倮生活的地方,聚居著大量戎族,史書稱他們為“烏氏戎”,烏氏倮是戎族人,從生活環境來看,我還是認為她是女性的可能性更大。】 天幕下,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有不同的觀念。 有的少數民族比較貧窮,主要訴求就是要吃飽肚子,因此族人要求:“漢人就喜歡重視什麼禮儀不禮儀的,有什麼用?誰能讓我們吃飽肚子,我們就相信誰。” 也有的少數民族民風彪悍,非常善鬥,男男女女都精通騎射摔跤等,他們的族長選拔就是一場打鬥,選出最強者,就是族長。 “誰更強,我們就追捧誰。” 一些閉塞一些的少數民族,族長一般以血緣家族為主:“我們只聽族長的,族長只有女兒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