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第1/2 頁)
千年後,大家對隨國的瞭解,來源於“曾侯乙編鐘”。 這一座最完整的戰國青銅編鐘,出土於湖北隨州,在春秋時期,隨州正是隨國。 陵墓的主人曾侯,隨國的國姓就是“曾”,亡國後後人改姓氏為“隨”。 不過目前史學家認為“曾侯乙編鐘”屬於“名叫乙的曾國侯爵”,曾國可能是隨國之後的國家。有關曾國的記錄不多。 【據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記載,大學士塔拉·剛毅反對維新變法時曾說“寧與友邦,不予家奴”,說清廷寧願把土地與政權給西方列強,也不願意還給漢人。所以他們寧願敗給日本割地賠款,也不願意支援國內的維新變法,擔心漢人重新捲土而來。】 一聽到這句話,玄燁就感覺要糟。 先前天幕提到八國聯軍侵華,提到漢人習武抵禦外敵,還讓民間習武之風大盛,但是一致對外,目的是外國侵略者。 但是這位名字明顯是滿人的大學士這句話一出,恐怕會刺激到漢人的憤怒。 該不會又要起義吧? 【塔拉·剛毅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其實不確定。但是從清朝人一手造就的環境來看,華夏經濟文化各方面倒退,滿清負主要責任。】 【滿清統治者真得不知道科技的重要性嗎?並不是,清朝皇帝多有任用西方傳教士,任用他們的天文、地理、火器、科技等等各個方面,哪怕經歷了“大禮儀之爭”,依然願意相信傳教士,而不是提拔民間的有才漢人,但是結果呢?】【結果就是,我們能在不少華夏資源被掠奪的事件背後看到西方傳教士的身影。】 無論是植物間諜、兩國交戰時的翻譯、任職於清廷擔任的高官、任職於報社的記者、或者服務於帝王的地質學家等等。 許多傳教士本身就不是單純的傳教,如同歐洲當時打著傳教的目的進入非洲,最終帶走的卻是非洲的黃金和黑人奴隸。 從文化根源的角度來說,傳教士對大清皇帝根本談不上什麼忠誠,當官服務不過是為了利益,大清皇帝以對待自己臣子的態度來對待他們本身就有問題。 “洋人果然不可信!”弘曆十分生氣。 從他對外商的態度其實能看出對洋人的警惕,各種防備。 可惜,依然沒有防住。 又或者說,實力不夠,想防也防不住。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弘曆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機會拯救。 他下定決心,派人去打探西方的訊息。至於會不會有什麼結果,目前還不好說。 【現在說回商業,說說人參。】 華夏的東北東區,是人參主產區,產量佔據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這裡面甚至包括一些看起來是外國貨的西洋參、花旗參,下次購買的時候看一下產地,很多就是遼寧種植生產的。 但是,和韓國高麗參相比,東北人參的地位十分尷尬:東北人參產值不到世界人參的總產值的4,效益不足“正官莊”的1/10。韓國高麗參的市場份額佔據全球的34,是絕對的霸主。 【我前面說過,韓國高麗參與東北人參一樣,都產自東北長白山,品種是一樣的,為什麼他們的人參在國際市場上如此受歡迎?】 【答案在於商業措施,包括國家的態度。】 如同東北人參起初是滿清的拳頭產品,在滿清還沒有入關之前就靠著人參做交易換來軍費,高麗參同樣是韓國的拳頭產品,是韓國政府下定決心打造的國家名片。 這也就意味著,國家為它全方位的推薦。 韓國高麗參裡,最出名的就是“正官莊”。 2010年,韓國首爾舉辦的g20峰會上,韓國政府選擇用6年根紅參製作的正官莊產品,作為國禮之一送給各國首腦——這個手段,類似英國人給乾隆皇帝送骨瓷一樣,以“國禮”為噱頭,為國家產品推銷。 其次是韓國人最擅長的韓劇,在現象級韓劇裡插入大量的“正官莊”人參廣告。 比如《大長今》是2004年年度韓國收視率冠軍,引入華夏後在華夏的收視率也是遙遙領先,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食材就是人參。 《太陽的後裔》中再次植入,“正官莊”紅參精因此供不應求,隨著韓劇的熱播,其他國家消費者紛紛將其列入“韓國必買購物清單”。 除了文娛,還有體育方面,“正官莊”精準對著自己國民的愛好發力。 韓國人喜歡圍棋,正官莊各種贊助圍棋對抗賽,打造和助力韓國體育,將高麗參與圍棋結合在一起。 它還出了大量的經費,在國內外的電視臺上做節目。 比如韓國國內的“高麗參養生探秘”“韓國御用養生談”,還有華夏中央節目《健康之路》播放的《從宮廷到民間,韓國高麗參養生傳奇》。 全方位的推薦的結果,就是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