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第1/2 頁)
說著,也不管前面的夏人買不買,看到面前的布匹,直接一口價叫到:“我全要了!” 這人,正是伊尹安排的“託”。 他看到伊尹,故意當著眾多顧客的面,一邊示意僕人搬運用來付賬買布的糧食,一邊彷彿得意忘形一般就當著眾多客人的面說道:“王給我封了個官嘿嘿,多虧了你的布,王很喜歡!” 這位託也不怕被住在都城的顧客去調查,伊尹準備良久,自然一切都安排的妥妥當當,把這位內奸安排好了,才趁此機會來賣布。 顧客們原本還猶豫的心態,看到買布升官的後來者直接包圓了所有的布匹,頓時急了:“你怎麼能全買了?” 托兒道:“我家族那麼多人,誰不想當官?” “先來後到,我先來的!” “我出高價!” “我先出的粟米,我先買!” “是我先來的!” “我來的更早,你們都給我讓開!” …… 眼看著一群顧客即將打起來,伊尹連忙喊道: “明天還有,不急,明天還有!” 人群中又有人喊了聲:“官位就那幾個,被封完了哪還有我們的份!” 這樣一喊,氣氛更上頭了,夏人買布買的更瘋狂了。 伊尹就透過這樣的手段,讓夏人以粟來兌換絲織品,最終用絲織品換來了夏人的糧食,讓商湯獲得大量的糧食,作為軍糧儲備,取得了戰略優勢。 “管子看來也有學習伊尹之道。” 扶蘇看到伊尹的計謀,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離得最近的管仲的“齊紈魯縞”。 齊桓公與魯莊公不和,兩國多有摩擦,各自都認為自己的布料最好,齊桓公不服,於是管仲出了一個主意。 管仲要求,齊桓公經常穿魯縞,在國君的倡導之下,從貴族學習到富商學習,齊國迅速流行起了魯縞。 但是,齊桓公緊接著下令,不允許齊國人織縞,只能從魯國高價進口。 在高價的利益誘惑下,魯國人紛紛荒廢農業生產去織縞。 在這個時候,齊桓公再加一把火,再次提高魯縞的價格,讓魯國人瞬間被利益衝昏了頭腦,只顧著大力生產縞布。 一年時間後,完全荒廢的農田顆粒無收,魯國人陷入糧荒。 這時,齊桓公開始穿紈布,齊國上下齊齊拋棄了魯縞。 魯國的魯縞賣不出去,堆積成山,偏偏還遭遇了糧荒,不得不向齊國買糧食。 齊國故意把糧食價格一提再提,最終不但把魯國的錢重新賺了回來,還讓無力繼續買糧的魯國人陷入饑荒。 魯莊公這時才發現不對勁,連忙向齊桓公求饒,宣佈魯國願意聽從齊國調遣,齊桓公聽從管仲的建議,這才開倉放糧。 嬴政自然也知道這個典故,他看向朝中的文武大臣,還有百家弟子。 不知道,這些人裡面有沒有屬於大秦的伊尹,或者管仲? 【“商人”的名字來源於商朝,但是“商朝”來源於更古老的商族,華夏的商業與商部落息息相關,也與他們重商的政策有關。】 “想不到,總被說無道暴政的商朝,竟然還是重商的朝代。”元朝末年,同樣正在經歷亂世的沈萬二一邊與友人喝酒,一邊吐槽。 友人道:“那也只是商紂王暴政,末代帝王誰不是這樣。” 沈萬二冷笑幾聲,看向元朝朝廷所在的方向:“呵呵,你也說了是帝王。商人有資格暴政嗎?還不是朝廷腐敗,君王無道。” 友人連忙給他倒酒:“小聲點。” 沈萬二端起一杯酒,狠狠一口飲盡,彷彿把胸口的憤懣一口吞下。 “行了,也不用怨恨,天幕這一期說完,朝廷怎麼都會重視商人。”友人說起來,提起朝廷的事,“現在朝廷已經在重視海外市場,在招募商人出海,你怎麼不去?” 元朝本就注重海外貿易,在天幕提起後,更加重視,也開始主動招募民間商人為朝廷效力。 但是其中對漢人的歧視,對商人的不以為意,並不是一時半會能消除的,沈萬二經商多年,早就看透了,不由有些心灰意冷。 “沒興趣。”沈萬二意興闌珊地喝口酒,“到處是農民起義,出海又有何用,說不定等我回來已經改朝換代了。” 說起來,他原本打算選一支起義軍投資,但是天幕上說過後面的明清更加保守,還沒元宋對商人的開明,沈萬二又沒興趣了。 投資起義軍不是好選擇,什麼也不做也容易被起義軍或者官府搜刮,在亂世裡,手中沒有軍隊的商人就像是待宰的肥羊,誰看了都想來薅幾把羊毛。 “喝酒喝酒。”一開口就是大逆不道的話,友人聽著就害怕,生怕自己跟著一起被抓。 兩人在亂世之中,都有些左右搖擺,此時聽著天幕,不由也想聽一聽,未來的方向如何走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