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1)
坦克出現在戰場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交戰雙方陷入僵局,各國軍事家都迫切要求製造一種既能進攻,又能防守,還能運動的武器,以突破對方的防禦陣地。當時,英國軍官歐內斯特·斯溫頓上校建議製造一種能夠自動推進的機器,類似美國的履帶拖拉機那樣,能在一條連續的帶子上前進。陸軍大臣基切納表示反對。可是海軍大臣丘吉爾卻積極支援。1915年2月,他組建了一個“建立陸上巡洋艦委員會”進行研製試驗。為對德國人保密,還給這個新機器起了一個“水櫃”(Tank)的名字,坦克就是它的音譯。1916年9月15日,坦克在索姆河戰役中第一次出現,並初戰告捷。
初戰告捷後,坦克名聲大振。其他國家也紛紛仿效英國製造坦克。法國軍隊在艾斯丁尼將軍的力主下,於1917年生產出了坦克。1918年,德國軍隊也生產出了坦克。
當時,巴頓正在美國著名將軍潘興上將手下任副官。副官相當於現在的首長秘書,一切行動要圍著首長轉。巴頓是一個不願受羈束的人,他喜歡到作戰部隊去指揮打仗。整天在潘興屁股後面轉,對他來說簡直是種折磨。於是,巴頓找潘興要求調到作戰部隊去。
潘興和巴頓非常熟,也很欣賞眼前這個年輕軍官。潘興有一個特點,他要求部下軍容整齊,特別是不允許軍官的皮鞋上有灰塵。有一次,還是在對墨西哥的武裝干涉中,當部隊急行軍到達目的地後,軍官們很累,顧不上擦皮鞋了。潘興非常生氣,批評了值日軍官,命令大家立即起來擦皮鞋。他看到巴頓的皮鞋還是那樣錚明瓦亮,就告訴大家:“就照他的樣子做!”
這時,潘興正思考在美軍中建立一支坦克部隊的問題,他聽完巴頓的請求,點了點頭說:“好吧,你要離開這裡,我沒有意見。我提出兩個職位供你選擇:一是去指揮一個步兵營;二是去組建一支坦克部隊!”
巴頓聽後,心裡不免一緊。為什麼呢?因為巴頓不願意當步兵,他覺得當步兵不過癮,他最想當的是騎兵。巴頓的馬術非常好。可以說,他對馬術和劍術到了痴迷的地步。
這裡面還有個故事。
1912年,他和妻子比阿特麗絲去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軍事五項全能運動,順道到法國旅遊。妻子非常看中這次旅遊,把其看做是他們的第二次蜜月。不曾想,巴頓把妻子帶到了法國最富盛名的索米爾騎兵學校,聽該校副校長、著名劍術大師克萊裡講課。回國後,他就研製了一種馬刀,並且立即為騎兵部隊所採用,他因此獲得了“陸軍第一劍術大師”的稱號。巴頓的家裡養了一群生龍活虎的賽馬,他太想當騎兵了。
可是,他知道潘興的脾氣是吐個唾沫都是釘,不能更改的。步兵不好,可是當時美軍連一輛坦克都沒有,組建什麼坦克部隊呀!巴頓曾經看到過坦克,但是當時坦克是新式武器,效能遠遠不像後來那樣先進,存在很大的爭議。如果自己組建失敗,證明坦克是無用的東西,那麼不管戰爭為他提供多少良機,對他肯定也是不利的,甚至還會影響到他在陸軍中的晉升。
巴頓拿不定主意了,於是,他想起了岳父艾爾。他岳父是一位社會名流,是馬薩諸塞州的一位紡織巨頭。巴頓非常信賴岳父,他把自己的想法寫信告訴了岳父。為了避過戰爭時期的信件檢查,他是託朋友把這封信直接送到岳父手中的。
艾爾的回信非常及時,信中說:“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對戰爭一無所知。這裡,我對你的建議是:應該選擇那些你認為對敵人打擊最沉重,而能使自己傷亡最小的武器!”
看完岳父的信,巴頓立即去找潘興,他說:“長官,我決定去坦克部隊。我懷著一種特別的熱情接受新的任命,因為我相信我能用輕型坦克給敵人最大的殺傷,而使我們付出的代價最小。”
1917年11月9日,巴頓接到正式命令,開始組建坦克部隊。巴頓有個脾氣:事情一旦決定,就馬上投入進去。他很快學會了駕駛坦克,成為美軍第一位坦克手。接著,他在馬恩河上游的朗格勒建立了一個坦克兵訓練中心。這個中心只有他會開坦克,所以,他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每一輛坦克都要經他親自操作——別人不會呀!巴頓對坦克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苦心鑽研坦克訓練和戰術方法。最初的坦克非常原始,裡面一團漆黑,巨大的噪聲使得坦克手無法用語言聯絡。巴頓就讓坦克手用形體語言聯絡:用腳踢一下駕駛員的後背就是前進;用手摸一下駕駛員的頭就是停車。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美軍裝甲部隊之父(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