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中兩匹馬上端坐之人,且對這二人極其恭敬。看樣子,那二人必是他們的首領無疑。這二人都為中年,一個相貌出眾,打扮惹眼,頭戴上清芙蓉冠,身著紫裳,肩披藍氅,腳蹬雲鞋,似是個道士;另一個腰間掛劍,一襲錦衣,鼻直口方,臉色紅潤,瞧不出什麼來路。
韓若壁再仔細打量,只見那道士模樣之人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細皮白肉,乍看年紀不出三十,但頜下飄揚的三縷美髯,以及他老練成熟的眼神,使人覺得他的年紀絕不在四十以下。眼光閃動間,他留意到那道士手中執著一柄拂塵,拂塵的柄為罕見的綠玉所制,在日光下綠光流動,極是特別。
見此拂塵,韓若壁微微一驚,心道:這人莫不是寧王手下的‘小天師’趙元節?他也來了? 。 想看書來
第15回:水霧氤氳起扁舟渡迷津,三花朝元海狹路會天師
趙元節是“太玄天師”李自然的師弟,和李自然一起修道多年,自稱‘小天師’。江湖盛傳,這二人不旦一身武功驚世駭俗,且擅長白蓮妖術、江湖巫法,能役使鬼神,撒豆成兵,又可剪紙作人馬,以供驅策,真正是神仙所為,凡人哪裡能會。可傳言終究是傳言,任是說破大天去,其中幾分取真,幾分作假,難免有誇大其辭之嫌。不過,李自然和趙元節也曾多次與人鬥法,傷人於無形,可見確有些讓人懼怕的道行。再加上,一般習武之人如果遇上會點法術的道士,大多是沒折的,因此,昔日這二人在江湖上混跡時,所到之處的江湖人士大多退避三舍,不敢招惹他們。倒是那些修習玄門正宗的道士們,不管資歷深淺,道行高低,只要一提起這二人,總是滿臉的瞧不上,說他們不過旁門左道,急攻進利,終難成大器。
早幾年,李自然和趙元節拜在了寧王朱宸濠門下,之後,李自然迅速竄紅,成為寧王帳下第一大紅人,被留在身側,而趙元節也憑藉一身本領備受賞識,經常被派遣出外辦事。
前些日子,寧王派趙元節等去揚州查探被劫財物的下落。藉著此行,一夥人在揚州境內大肆搜刮了一番,得了不少好處,但終是沒能找到寧王那十二箱財物。後來,他們收到郭仁的一封密函,就快馬加鞭地趕來了高郵。
見如此棘手的人物都到了高郵,韓若壁撇了撇嘴,心道:樊良湖裡就快有好戲瞧了。未等趙元節的目光轉向他這邊,他已一閃身,轉進了一家酒樓。
隨意尋了處空桌坐下後,韓若壁點上吃食,一心餵飽肚皮。
正悠哉悠哉地吃喝著,一個漁民打扮的矮個中年人來到他桌前,道:“韓大俠。”
韓若壁抬起頭,笑道:“原來是朱三哥,別來無恙。”
此人正是分金寨裡的朱三。
朱三道:“大堤上人多眼雜,不方便聯絡。”
之後,二人均壓低了嗓音。
韓若壁伸手道:“坐下一起吧。”
朱三坐下,一臉嚴肅道:“韓大俠差人在湖上點燈,可是有急事?”
韓若壁呷了口酒,道:“本來沒有,現在卻有了。”
朱三不解道:“怎麼說。”
韓若壁道:“本來只是想約雷寨主見個面敘敘舊,再請他幫點忙,不想竟瞧見了寧王的爪牙。”
朱三點頭道:“這事我們知道,聽說為首的叫郭仁。”
韓若壁搖頭道:“不是他,剛剛又來了一撥。”
朱三訝然道:“一撥還不夠,又來一撥?”
韓若壁點頭道:“來的恐怕都是些扎手的角色,極可能是衝著水寨來的。”
朱三嘆道:“寧王的劫船案被掀出來後,湖裡就再不得安寧了。”
確實如他所言,郭仁等來後不久,就領著人在樊良湖上三天一小搜,五天一大巡,攪得大家不得安生,若非雷鉉聽信韓若壁的勸告,令得分金寨眾極早避開,只怕已經起了衝突。雖然以‘分金寨’的實力,未必將郭仁等放在眼裡,但也擔心因此生事,惹來更多官兵封湖圍剿,憑添煩惱。
韓若壁道:“事出必然有因,所以我急著告之雷寨主,好讓他有所防備。”
朱三急忙道:“我有船在大堤下候著,馬上送你去。”
韓若壁笑道:“現在西風未盡,行船多有不便。不急在這一時,等吃喝過了,再去不遲。”
朱三哪有心思吃喝,隻眼睜睜瞧著韓若壁一人慢條斯理地好吃好喝。
吃了一陣,韓若壁放下碗筷,問道:“你們現在的落腳處,武正海可知曉?”
朱三回道:“縱是知曉也白搭,他可沒本事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