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頁)
2、《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疏勒鎮南、北、西三面皆有山。城在水中。城東又有漢城,亦在灘上。赤河(即克孜勒河)來自疏勒西葛羅嶺,至城西分流,合於城東北。”據其描述,唐代疏勒鎮址可能就在今喀什市東28公里處的汗諾依古城遺址上,即史書上所說的“伽師城”(但不是今日的伽師縣城),是當時疏勒王裴阿摩文的首府。據專家考證,在這座“伽師城”之東的“漢城”,即今阿西克欄扦附近的託卜沁古城,位於一條古河道附近,城作方形,周長約363米,規模不大,可能是當時鎮守疏勒的唐軍所駐小城堡。 疏勒都督府轄境,西達蔥嶺(在今塔什庫爾幹,當年設有“蔥嶺守捉”,即在其轄區內);東北至今阿克蘇,東南至今皮山一帶,是當年安西四鎮中轄地最廣、領州最多的一方重鎮。下分15個州,其名可考的,有達滿州,在鎮治東北70公里(可能即今伽師縣境的黑太沁遺址);有耀建州,州治即與鎮治同處;有寅度州,在鎮治南49公里(在今阿克陶縣境內);還有金州,方位無可考。 都督府是唐朝派駐西域的行政機構;最高長官為都督,由唐朝委派當地少數民族首領擔任。都督府下設司馬與參將,前者協助都督理政,後者主辦漢文文書。各州首腦為刺史,也由本地少數民族貴族兼任;刺史之下,也分設州司馬與州參將。都督和刺史都可以享受世襲待遇。都督府的主要職責是代唐中央政府在當地實施行政治理,處置各種民、刑案件,收取租賦和過往商稅,用以維持地方和駐軍所需,並協助唐朝軍隊從事征戰、保衛邊疆。在天山以南的安西都護府轄境內,分設以龜茲為中心的北道防線和以于闐為中心的南道防線。在塔里木盆地上的這兩條軍事防線,既是國防動脈又是絲路幹道;而兩線在西端又總彙於疏勒。這就使疏勒都督府在唐朝西陲的軍事戰略上,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實屬舉足輕重。因此,在疏勒除有疏勒鎮所轄的常規性地方部隊外,還有安西都護府直接控制的疏勒軍,其作用相當於現在的野戰部隊,常備兵力最盛時可達萬人以上,兵員大半來自內地其餘不足部分由西域各地少數民族士兵補充。疏勒軍設正、副軍使統率,鎮設鎮守使,其下又有城(設城主)、守捉(設守捉使)、堡(設堡主)、成(設戍主)、烽(設烽帥)和驛(設驛長)等一系列有嚴密組織的軍政機構,有效地執行著唐朝中央政府的軍政命令。 除以上那些正規軍、政組織外,由原來疏勒王擔任的大都督,還直接領導著一支由本地少數民族士兵組成的地方軍隊。其軍事長官稱“藩落大使”,同樣也接受安西都護府的調遣,但主要責任是維護地方治安。為了維持這樣一支龐大部隊的軍需衣食,除在當地居民中徵收租賦並加一部分國家撥款外,駐軍本身也實行屯墾自助。據《唐六典》卷7記載,當時駐疏勒的軍隊墾田達7屯。每屯以50頃計,這個數字也很可觀。在屯墾的同時,駐軍也畜牧牛羊並從事其他一些副業。當地方供應和屯田仍不足以供應的情況下,公元719年,唐朝又規定疏勒與其他三鎮,可以自行徵收絲綢之路上各國客商的貨物過境出入稅,以資軍需補給和地方開支。
※※※※※※※※※※※※※※※※
搖曳的馬車車頂,是李天郎醒來看見的第一種東西。
接著是阿米麗雅驚喜的俏臉。
“啊!李郎,你醒了!感謝佛祖!”公主烏黑的眼圈裡滿是欣喜,看來是一直沒有閤眼,“你想吃什麼?這裡有參湯!”
李天郎眨眨眼睛,在毛毯下活動了一下手腳,略為吐納一陣,除了稍覺疲憊虛脫外,神智大為恢復,“我睡了多久?”
“差不多迷糊了三天半!高仙芝和張達恭將軍都來看過你!這高麗參還是高仙芝留下的!”阿米麗雅手捧一個精緻的銅碗,輕輕扶起李天郎,試了試參湯的溫度,將碗遞到他嘴邊,“來,喝一口,吃點東西吧!”
三天多來,李天郎時醒時睡,虛弱得象無助的嬰兒,全靠阿米麗雅將食物研磨成糊狀和著羊奶灌下,加上軍中醫官的精心診治,這才幽幽醒轉。
“我沒事!只是力竭,傷耗內息,自己調養一陣就好了!”李天郎坐了起來,公主乖巧地在他身後塞了個軟墊,此時的李天郎,腦子還是一片金鐵交鳴,在昏迷中,那場驚心動魄的激戰無數次在腦海中重現,清醒後仍舊令他回味無窮。“嘿嘿!痛快!那一仗打得真痛快!”
“命都差點沒了!還說痛快!”公主眼圈一紅,“人都那樣了還在神神叨叨地喊打喊殺,把刀子抱得死緊,睜著眼睛卻好象什麼都看不見,樣子好怕人!好多人都認為你要發狂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