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3/4 頁)
橫,萬家嶺以東的戰鬥雖也沒人願幫他,可他還是能打的。僅74軍戰場正面,死傷的日軍就有4000多人。
74軍畢竟是嫡系,嫡系真玩起命來還是很厲害。
武漢三鎮,日本人的飛機還是在晝夜不停地空襲。街頭巷尾,沙包路砦、林立的崗哨和橫臥街邊無人認領的死屍,都使這座城市透出令人恐怖的戰爭氣息。
國民政府除軍委會留下部分機構外,各部門幾乎都走光了。武漢人這時不再懷疑城市將不久於中國人之手,蔣介石準備下達市民撤出武漢的戰爭,進行到這一步,既在中國人意料之外,又在他們意料之中。
戰敗的愁雲慘霧籠罩著堅守在這裡的每個中國人心頭。
10月初,在國民政府“雙十”國慶日前夕,武漢陰霾的天空上,現出了一線陽光。久受陰雲困擾的武漢軍民,心頭不禁又升起一線期望之光。
中國軍第九戰區部在德安合圍日軍1個整師團,薛將軍正率部合力圍殲的訊息一傳出,就轟動了整個武漢三鎮。當日,武漢各大報紙爭相報道,大肆渲染。想象力豐富的記者甚至提前開出了前線大捷的支票。
軍委會留漢指揮機構對此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只是保持沉默,他們更關心更著急的是巴望著德安前線的戰爭能使這張支票兌現。
訊息披上了神秘的面紗,越傳越神,越傳越遠。重慶、西安、昆明等內地大城市又開始了狂熱的祝捷。就是美國、英國、香港等地,未經證實的訊息也不脛而走。
終於,訊息傳到了東京。陸相板垣秉承天皇旨意,急電南京田俊六大將詢況。田俊六回電極力申辯,106師團不過被中國軍包圍,殲滅不過是蔣政權的誇大宣傳。
在田大將眼裡,被中國軍包圍和被殲滅是兩碼事,但在日本朝野的文武百官眼裡,這已是相當丟醜的事了,何況誰也不能保證106師團能安然脫險,在日軍近代史上,尚沒有一個完整的師團被消滅過,尤其在中國戰場上就更令人難以接受。
106師團被圍,給日本朝野的震動甚至不亞於20年代關東大地震的那場災難。
日軍大本營連夜磋商,研究對策。國內僅剩的1個近衛師團曾數度被提出增調中國戰場。
不知是出於面子考慮還是近衛師團走不開,天皇手裡的這最後1個師團最終還是留在了島上。但南京的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田俊六大將和九江的第2軍軍長岡村寧次中將同時收到了東京大本營的指示:不惜一切代價,盡全力救出淞浦師團。
這是天皇裕仁的指示。他實在無法面對一個師團被中國軍全殲的窘境,因此對參謀總長說:“告訴田俊六,我不管別的什麼損失,但必須救出106師團。”
蔣介石終於在一系列失敗中,有力地回擊了日本人一拳。
10月7日,薛嶽調整部署,開始對萬家嶺之敵發起全線進攻。
薛嶽征戰多年,有個習慣,仗打得越是艱苦,越是驚心動魄,他越有精神,頭腦也越靈活。困住湘浦師團,他知道僅僅是開始,硬仗在後面。而且他的10萬大軍是內線中的外線作戰,吃掉淞浦一個加強師團,岡村給他的時間不會太多。在岡村軍援兵到來前,他必須解決淞浦,否則打虎不成,反受其害,蘭封教訓,不過僅僅3月前而已。可他上哪去搬兵呢?武漢方面是遠水難解近渴。德安附近的守備部隊拖住岡村,壓力更大,當然更不能動。情急間,他打起了廬山上第66軍的主意。
葉肇的第66軍是蔣介石專門指定放在廬山上,準備在贛北失守後留在敵後打游擊用的。調66軍下山,獲准的可能性實在太小。如果遭拒絕後再調,那豈不是公然抗拒統帥。66軍他是一定要用的,不如索性碰釘子前再來一次先斬後奏。主意拿定,他便吩咐道:“先調再說。一邊調一邊向武漢請示。”
薛嶽嘴上說的痛快,可對能否調來66軍這支有生力量,他心中也沒什麼譜,他畢竟沒有軍委會的上方寶劍。那上頭,沒有命令誰肯主動為別人賣命,出力不討好,打敗了還得再背上個“抗命”的罪名,永世再難翻身。
薛嶽此刻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他想調66軍下山扯來難關重撰。
不知是先斬後奏的奇效,還是他跳上了順途,一切事情都在按他最好的設想發展。原以為很難辦成的事卻一一迎刃而解。
軍委會對他的先斬後奏採取了預設的態度,雖未明確支援,卻也沒加阻止。薛嶽原本也沒打算從軍委會得到什麼好聽的話,只要能調來66軍就行。
至於66軍方面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