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所謂初六天之數也。
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所謂六二天之數也。
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
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刻於下水百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週而復始。
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週,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週,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週,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
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已酉醜歲氣會同,終而復始。
帝曰:願聞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
帝曰:何謂氣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
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
帝曰:何謂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
帝曰: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
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
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帝曰:願聞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
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帝曰:善。寒溼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聞手?
岐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
帝曰:何謂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
故氣有往復,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
帝曰:遲速往復,風所由生,而化而變,故因盛衰之變耳。成敗倚伏遊乎中,何也?
岐伯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
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靜之期也。
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
化有小大,期有近遠。
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
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復,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盪,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併,願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聞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貴,先師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
帝曰:餘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洩天寶。餘誠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眾子哀其不終,願夫子保於無窮,流於無極,餘司其事,則而行之,奈何?
岐伯曰:請遂言之也。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此之謂也。
帝曰:何謂也?岐伯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