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不許前來,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許少地送到宣府,至於武宗是否批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說,武宗雖然做出了許多荒唐的事情,但在權力上一點也不糊塗,對權力抓得很牢。
武宗雖有著放蕩不羈的本性,但他在內心裡一直盼望著能夠像太祖、成祖那樣立下顯赫的邊功。他之所以聽信江彬的鼓動遊幸宣府,與這種想法實有著密切的關係。正德十二年十月,正德年間銅手銃武宗終於盼到了一顯身手的機會。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關來襲,武宗非常高興,親自佈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戰一場。這場戰鬥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見狀親自率領一軍援救,才使得明軍解圍。雙方大小百餘戰,期間武宗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最後,小王子自度難以取勝,引兵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想明英宗當年率50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蒙古軍的俘虜,而此次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後蒙古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武宗親為指揮佈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州之役,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
康陵正德十五年,南巡途中的武宗於清江浦(今江蘇清江市)垂釣,不慎落水受寒,身體每況愈下。次年,武宗病死於豹房,終年31歲,葬於昌平金嶺山東北的“康陵”。武宗一生,貪杯、好色、尚兵、無賴,所行之事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同時武宗又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應州大敗小王子,精通佛學,會梵文,還能禮賢下士,親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於藝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武宗。其實,明代自英宗正統朝以來,國勢漸弱,如果武宗能夠兢兢業業,盡心盡力,是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為中興之主,功垂史冊,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為後人所訾議。幽幽青山綠水間,康陵中靜靜地安息著武宗。對於他奇特的一生,後人依舊會不斷地評說下去。
朱厚照個人小檔案
姓名:朱厚照
出生:弘治四年(1491)九月二十四日
屬相:豬
卒年:正德十六年(1521)
享年:31歲
諡號:毅皇帝
廟號:武宗
陵寢:康陵
父親:朱祐樘
母親:張皇后
初婚:16歲
配偶:夏皇后
子女:無兒無女
繼承人:朱厚璁
最得意:應州大捷
最失意:生母存在異聞
最不幸:沒有子嗣
最痛心:落水染病而亡
最擅長:玩樂
世宗朱厚璁,在位45年。在位時間之長,在明代十六帝中僅次於他的孫子神宗。45年的世宗像時間中,基本上有一半的時間他根本就不住在宮中,而是住在他專門用來煉丹、齋醮的西苑中。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政權的控制。在明代皇帝中,他的權術也許不及太祖朱元璋,荒唐不及武宗朱厚照,殘忍不及成祖朱棣,可是,荒誕、自大、殘忍以及喜歡玩弄權術,卻交集於他的身上。他也許是最能夠體會專制皇權的優越性的一個皇帝。他的墮落,非常迅速,而且徹底。他的刻薄寡恩,也算明代皇帝中很突出的一個。總之,本來他應當是在湖廣安陸府一個王府中守規矩的世子和王爺,卻最終因獲得了皇位而被皇權扭曲成為一個怪物。似乎,一切都開始於“大禮議”——一場與他親生父親有關的政治爭論。
誰是我的父親
“大禮議”過程中文官政府的分化及士大夫們所表現出來的投機或頑固心態,使他對於一般的官員們非常輕蔑,並失去與士大夫們對話的興趣。他所要做的,就是牢固地控制著權柄,並且永遠高深莫測。孟森對於嘉靖一朝的政治,亦是用“議禮”二字概括。那麼,何謂“大禮議”?大禮議的實質是表明了明朝皇權正統的轉移,即帝系從孝宗、武宗一系轉到世宗一系,其核心問題是如何尊崇世宗的父親興獻王。大臣們與世宗所爭論的問題就是,新即位的世宗與已故的孝宗皇帝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是應該稱孝宗為伯父?還是稱孝宗為父親?如果稱孝宗為父親,那麼世宗又該如何稱呼他的親生父親興獻王朱佑杬?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事情,其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對世宗來說,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