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繼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馬成名、順天潘永圖,另外還有河南巡撫李仙鳳被逮自殺。這些大臣,都是應對遼東戰事和平息農民起義的將領,他們動輒遭罪被殺,也就很容易說明崇禎朝軍事上的大潰敗了。
對於一般的言官,思宗也總是非常嚴峻。崇禎元年十一月,戶科給事中韓一良上疏言官場貪汙之風甚盛。當然,這樣的奏疏只是就事論事,並不明指誰人貪汙,誰人受賄。但是,思宗一面表彰韓一良的忠心和敢言,一方面卻非要韓一良指名道姓以回奏。韓一良知道一旦指名道姓,就是得罪人的事情,所以只說是“風聞”。思宗大怒:“難道一人不知,遽有此疏?限五日內指名來。”按思宗的意思,既然言官忠心為國,就要敢於破除情面。韓一良只好找一些已經有議論的官員來搪塞。但是,思宗再對韓一良疏中“臣兩月內辭卻書帕已五百金”糾纏不休,要韓一良說出500兩銀子是哪些人送的。這時,韓一良再不肯說。於是,韓一良被革職為民。僅僅數月之間,從表彰到革職,還算敢言的韓一良卻得到這樣的對待。在晚明社會中,官場中的弊端自然不少。相互間送書帕(書儀)是極正常的事。思宗希望一舉之間將這種風氣杜絕,卻又著意在懲罰官員,這樣官員們最終只是互相袒護,不敢再說真話了。崇禎二年關於工部招商中收取回扣一事的處理,也充分體現了思宗急於求治的急躁心理。這一年的閏四月,工部尚書張鳳翔上疏指出工部招商收取回扣之弊政。內閣大學士韓爌、李標、錢龍錫都說:“此從來陋規,望皇上寬處,後邊人敢說。”但是,最終思宗將巡視工部庫房的工科給事中王都、陝西道御史高賚明革職嚴辦,等於是讓一兩個臣工為多年來的積弊傳說思宗自縊處承擔責任。這也反映思宗隨意處理臣工的做事風格,而這樣的行為,最終導致了大小臣工們對於朝政中的一切事情,最好是噤口不言。
皇帝督責越嚴,臣下越不敢擔當;皇帝焦勞越勤,臣下就越偷安怠慢。晚明著名的學者劉宗周就在批評思宗的奏疏中這樣說:“求治之心操之過急,不免釀為功利;功利之不已,轉為刑名;刑名之不已,流為猜忌;猜忌之不已,積為壅蔽。”崇禎朝的政局,正是這樣發展下去的,而思宗最終也只落得眾叛親離。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思宗煤山上吊時,身邊僅有司禮監太監王承恩陪伴。
思宗自殺以後,他的子女散歸民間,下落不明,從而引起人們的各種猜測。
長公主、皇太子與朱三太子
思宗的子女不幸生在了末代帝王之家,這就註定了他們悲劇的命運。皇太子先後出現過兩個;朱三太子先後出現過多次。不過,他們的下場無一例外都很悲慘,都最終被處死。相比較而言,思宗的女兒後來的下落倒還比較清楚。這是因為,思宗在決意自縊之前,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受辱,曾先後對自己的兩個女兒下毒手。即使僥倖生還,也決無法遁逸。
武俠小說常偽託的長平公主,實際上死於順治三年(1646)。思宗總共有六女,其中四女早逝。崇禎十七年(1644),思宗還有兩個女兒,即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崇禎帝自殺前,入壽寧宮,長平公主牽衣而哭。崇禎帝說:“汝何故生我家?”揮劍砍去,斷長平公主左臂,昏死過去。接著,思宗入昭仁宮,砍殺昭仁公主。長平公主昏死後,被人抬到周皇后的父親周奎家中,五天後竟然甦醒過來。順治二年(1645),長平公主上書給清世祖,請求准予出家。清世祖不同意,命將長平公主許配給當初思宗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並賜給土田、府邸、金錢、車馬。但長平公主經歷家破國亡之痛,鬱鬱寡歡,次年逝世。
思宗共有7個兒子。其中,周皇后生子三人,即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烜(皇二子)、定王慈炯(皇三子);田貴妃生子四人,即永王慈照(皇四子)、悼靈王慈煥(皇五子)、悼懷王(皇六子)、皇七子。崇禎十七年(1644),太子16歲,皇三子定王慈炯14歲,皇四子慈照應當也有十餘歲。除了這三個兒子外,其他的兒子都已早逝。與對待女兒的方式不同,思宗在死前命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別藏匿於公卿貴戚家中。太子來不及去成國公府,便隱匿於民間,定王和永王一齊去了周皇后的父親周奎家。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進城,命令搜尋太子與定王、永王。二十日清晨,嘉定侯周奎將定王、永王交出。太子據說亦被李自成的軍隊搜獲。太子與闖王李自成之間還有一段對話。太子挺立不屈,談吐自如,問李自成說:“何不殺我?”闖王說:“汝無罪,我豈妄殺!”太子說:“既然這樣,聽我一句話:一,不可驚我祖宗陵寢;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