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3/4 頁)
你回家商量去吧,要麼給頭騾子,要麼給二畝菜地,我養了她十七年,不能白養了!”
上官呂氏說:“好吧,算我們家倒黴,那頭黑騾子歸你們。你們家,要陪過去那輛木輪車。”
兩個女人拍了拍巴掌,達成了協議。大姑姑喊:“璇兒,出來見見你婆婆。”
第五十七章
魯璇兒和上官壽喜結婚三年,肚子裡還沒有懷上孩子。她的婆婆指雞罵狗:“光吃食不下蛋的廢物,養著你幹什麼!”
上官呂氏挾著一塊熱鐵對著幾隻老母雞扔過去。母雞以為來食,伸嘴去啄,燙得嘴巴冒煙。
魯璇兒在梨樹下砸著肉骨頭,紅紅白白的骨頭渣子,濺到她的衣服上。上官呂氏過日子急,捨不得割肉,買來幾斤骨頭,砸碎了,摻上蘿蔔包包子,慶祝農曆四月初八日這個被稱為“犒勞鐮刀”的節日。大麥已經上場,小麥已經黃了梢子,農民們磨刀秣馬,準備麥收。那年春天風調雨順,麥子長得好。上官家鐵匠鋪子生意紅火,一撥撥的農人,有來買鐮刀的,有拿著破鐮刀前來翻修加鋼的。鐵匠爐支在院子當中,上邊撐起一塊油布遮陽。爐火熊熊,黑色的煤煙很香。在白熾的陽光下火苗子呈暗紅色。上官福祿掌鉗。上官壽喜拉風箱。上官呂氏,穿著一件黑色的對襟破褂子,腰裡系一塊黃色的、被鐵屑燙出了無數黑點的油布,頭上扣著一頂破草帽,拄著大錘。她臉上一道道汗水一道道煤灰,如果沒有胸前那兩個水罐一樣的奶子,誰也看不出她是個女人。叮叮噹噹的錘聲,從早響到晚。鐵匠家的規矩,每天兩頓飯。魯璇兒負責辦飯,負責喂牲口、餵豬。在叮叮噹噹的打鐵聲中,她也忙得團團轉。即便她忙得團團轉,婆婆還是挑她的毛病。上官呂氏一邊汗流浹背地掄著大錘,一邊斜眼監視著兒媳。她的嘴巴嘟嘟噥噥,一刻也不閒,罵夠兒媳罵兒子,罵夠兒子罵丈夫。大家都習慣了這罵聲,在這個家庭裡,呂氏既是真正的家長,又是打鐵的技術權威。魯璇兒對婆婆又恨又怕,但也不得不佩服。傍晚時,觀看上官呂氏打鐵是村中一個保留節目。麥收前後,上官家的院子裡人來人往,傍晚,取新鐮刀的人和送舊鐮刀的人都來了。夕陽彤紅,滿樹槐花如雪。爐火金黃,焦煤噴香,鐵燒透了,又白又亮。上官福祿把燒透的鐵活夾出來,放在砧子上。他拿著一柄小叫錘,裝模做樣地打著點兒。上官呂氏,一見白亮的鐵,就像大煙鬼剛過足煙癮一樣,精神抖擻,臉發紅,眼發亮,往手心裡啐幾口唾沫,攥住顫悠悠的錘把兒,悠起大鐵錘,砸在白色的鐵上,聲音沉悶,感覺著像砸在橡皮泥上一樣。咕咕咚咚地,身體大起大落,氣蓋山河的架勢,是力量與鋼鐵的較量,女人跟男人的較量,那鐵在她的大錘打擊下像麵條一樣變化著,扁了,薄了,青了,純了,漸漸地成形了。在她掄大錘時,農人們的目光多半盯著她胸前那對奶子,它們上躥下跳,片刻不得安寧。前來拿鐮的小梆子突然自笑起來。呂氏洶洶地問他:“梆子,梆子,白菜邦子,笑你孃的什麼?”梆子道:“大嬸,明天我給你兩個銅玲鐺。”呂氏問:“你送我鈴鐺幹什麼?”梆子說:“拴在兩個奶頭上,那樣,大嫂掄起大錘來就有了動靜了。”呂氏道:“這點事也值得你笑?沒見過世面,明天把銅鈴送來,要是不送來,我就剝了你這小雜種的皮。”
每當一件鐵器鍛打成形、即將淬火前,上官呂氏就把一個梅花圖案砸在鐵器最不易被磨損的地方。這是上官家的徽章,也是上官家紅爐產品的商標。凡是印上了上官家徽章的鐵器,如有非正常磨損的損壞,一律包修包換。上官家最著名的產品是鐮刀,號稱“上官鐮”。上官鐮乍一看很是笨重,但鋼火特好,刃子不卷不崩。剛磨好的“上官鐮”可以用來剃頭。每逢麥子長得好的年頭,上官家便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上官家的錢當然賺得不容易,成天在爐火邊上烤著,汗水一層追著一層往外冒,破爛的衣裳上結了一層白色的鹽屑。婆婆開創了女人掄大錘打鐵的先例,在劇烈的運動中,她的大奶子被甩打的如同百鍊的鋼鐵化為繞指柔。婆婆最拿手的是掌握淬火的火候。鐵器坯子打得再好,淬火淬不好就是一塊廢鐵。這活兒,一是靠經驗,二是憑感覺,也許感覺比經驗還要重要。上官呂氏說,把打好的鐵器往淬火盆裡一放,那滋味真好。淬火的時候,上官呂氏眯縫著眼,臉上出現難得一見的柔情。蒸汽強勁地升騰起來,水盆裡滋滋啦啦的,弄不清是水響還是鐵響,腥腥甜甜的鐵氣味,隨著蒸汽上竄,瀰漫在庭院裡並擴散到衚衕裡去。
人們都說上官家過得是女人的日子,就像於大巴掌也是過了女人的日子。但支撐著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