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術也。臣聞之:”兵不如者,勿與挑戰;粟不如者,勿與持久。‘夫從人者,飾辯虛辭,高主之節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禍,無及為已,是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秦西有巴、蜀,方船積粟起於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餘里。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裡數雖多,不費馬汗之勞,不至十日而距(扞)'扜'關;(扞)'扜'關驚,則從竟陵已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已。秦舉甲之出武關,南面而攻,則北地絕。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而楚恃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此其勢不及也。夫恃弱國之救,而忘強秦之禍,此臣之所以為大王(之患)'患之'也。且大王嘗與吳人五戰三勝,而(亡)'王'之陳卒盡矣,有偏守新城,而居民苦矣。臣聞之:”攻大者易危,而民弊者怨於上。‘夫守易危之,而逆強秦之心,臣竊為大臣危之。且夫秦之所以不出甲於函谷關十五年以攻諸侯者,陰謀有吞天下之心也。楚嘗與秦構難,戰於漢中。楚人不勝,通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漢中。楚王大怒,興師襲秦,戰於藍田,又卻。此所謂兩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弊,而韓、魏以全制其後,計無過於此者矣,是故願大王熟計之也。
“秦下兵攻衛、陽晉,必(開)'關'扃天下之匈,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數月而宋可舉。舉宋而東指,則泗上十二諸侯,盡王之有已。凡天下所信約從親堅者蘇秦,封為武安君而相燕,即陰於燕王謀破齊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齊,齊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夫以一詐偽反覆之蘇秦,而欲經營天下,混一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與楚也,接境壤界,固形親之國也。大王誠能聽臣,臣請秦太子入質於楚,楚太子入質於秦,請以秦女為大王箕帚之妾,效萬家之都,以為湯沐之邑,長為昆弟之國,終身無相攻擊。臣以為計無便於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獻書大王之從車下風,須以決事。”
楚王曰:“楚國僻陋,託東海之上。寡人年幼,不習國家之長計。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聞之,敬以國從。”乃遣使車百乘,獻(雞駭)'駭雞'之犀、夜光之璧於秦王。
十九 張儀相秦章
張儀相秦,謂昭雎曰:“楚無鄢郢、漢中,有所更得乎?”曰:“無有。”曰:“無昭雎、陳軫,有所更得乎?”曰:“無所更得。”張儀曰:“為儀謂楚王:”逐昭雎、陳軫,請復鄢郢、漢中。‘“昭雎歸報楚王,楚王說之。
有人謂昭雎曰:“甚矣,楚王不察於爭名者也。韓求相工陳籍而周不聽,魏求相綦母恢而周不聽,何以也?周'曰':”是列縣畜我也。‘今楚萬乘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主也。今儀曰’逐君與陳軫‘,而王聽之,是楚自行不如周,而儀重於韓、魏之王也。且儀之所行,有功名者秦也,所欲貴富者魏也。欲為攻於魏,必南伐楚。故攻有道,外絕其交,內逐其謀臣。陳軫夏人也,習於三晉之事,故逐之,則楚無謀臣矣。今君能用楚之眾,故亦逐之,則楚眾不用矣。此所謂內攻之者也,而王不知察。今君何不見臣於王,請為王使齊交不絕。齊交不絕,儀聞之,其效鄢郢、漢中必緩矣。是昭雎之言不信也,王必薄之。“
二十 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章
魏王問於莫敖子華曰:“自從先君文王以至不榖之身,亦有不為爵勸,不為祿免,以憂社稷者乎?”莫敖子華對曰:“如(華)'章'不足知之矣。”王曰:“不於大夫,無所聞之?”莫敖左華對曰:“君王將何問者也?彼有廉其爵,貧其身,以憂社稷者;有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有斷脰決腹,一暝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有勞其身,愁其志,以憂社稷者;亦有不為爵勸,不為祿勉,以憂社稷者。”
王曰:“大夫此言,將何謂也?”莫敖子華對曰:“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於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日'之積。故彼廉其爵,貧其身,以憂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
“昔者葉公子高,身獲於表薄,而財於柱國;定白公之禍,寧楚國之事;恢先君以揜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於諸侯。當此之時也,天下莫敢以兵南鄉。葉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葉公子高是也。
“昔者吳與楚戰於柏舉。兩御之間夫卒交。莫敖大心撫其御之手,顧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國亡之(月)'日'至矣!吾將深入吳軍,若撲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社稷其為庶幾乎?‘故斷脰決腹,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