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必定要極力擴充,建立並鞏固基礎,堅決地採取進攻策略,到群眾基礎比較強大與軍閥戰爭附近的區域去實行遊擊,發動與擴大群眾的鬥爭,以促進革命高潮更快的到來。這一原則之下,目前朱毛紅軍無疑的是要開到東江去工作……②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十四冊。
朱德向來以“軍人服從命令”為天職,接到中共福建省委的指示信,便堅決貫徹執行。 毛澤東在病中聞訊,焦急萬分,他以為紅四軍在閩西立足尚不穩,應著重於建設一個根據地,不宜離開閩西去廣東。上次進軍閩中便吃了敗仗,到廣東也會如此,因為那是敵軍勢力強大的地區。朱德覺得毛澤東的見解不無道理,但是中共福建省委的信中說,進攻廣東東江,是“中央對前委的指示”,不可不從。這樣,朱德以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名義,於十月十八日致函中共福建省委轉中共中央。信中說:
(一)根福建省委轉來緊急信一件,四軍全部立即開往東江潮梅一帶遊擊。
(二)我們在十月十三日接此信後,立即調三個縱隊向潮梅佈置遊擊,準於十月二十日集中粵邊,十月二十一日以後,進攻焦嶺……信中這樣寫道:
陳毅同志仍未回來,毛同志久病,現雖起床,尚不能行走,此次去東江,尚不能出發,負責同志更覺困難……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十四冊。
信剛發出,十月二十日,紅四軍第一、二、三縱隊便分三路,從上杭、武平向東江推進。
陳毅晚了一步,他從上海回到閩西時,紅四軍已經出發。
十月二十二日,陳毅從閩西追到廣東北部的松源,才在那裡追上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機關,見到了朱德。陳毅離開上海時,周恩來也主張紅四軍向廣東進軍。這樣,朱德、陳毅便共同率領紅四軍,南下廣東。誰知紅四軍出師才一星期,便在廣東梅縣打了個大敗仗,一下子損兵一千多,成為紅四軍離開井岡山後蒙受的最大損失!梅縣,乃葉劍英的故鄉。南昌起義失利後,葉挺、賀龍、陳毅率部南下,亦在梅縣打過一仗,損失頗大。
這時的紅四軍,由於否定了毛澤東所主張的前委的集中領導,實行所謂“由下而上的民主制”,什麼事都得“大家談,大家議”。為了打不打梅縣,竟然“討論了數日”中共福建省委:《紅四軍部隊情況報告》,一九二九年七月至一九三○年四月。最後,終於“官兵一致”決定攻打梅縣。十月三十一日拂曉攻進梅縣縣城,卻遭到敵人猛烈反擊,損失慘重——紅四軍全軍損兵近三分之一!後來,紅四軍前委向中央報告(一九三○年一月六日)時,這麼談及失敗的原因:“四軍第八、九、十縱隊,三個月中,前委機關不健全,毛澤東同志去地方養病,陳毅同志去中央,前委只餘朱德同志一人,因此應付不來,政策上出現許多錯誤,黨及紅軍組織皆鬆懈。”這一次大敗仗,使紅四軍計程車氣頓時大為低落,向廣東進軍的計劃也就告吹——這表明毛澤東當時反對進軍廣東的意見是完全正確的。
誠如中共福建省委的《紅四軍部隊情況報告》所言:“東江的失敗,大家都疲倦了,紅軍也削弱了!”失去毛澤東的紅四軍,處於危機之中!紅四軍在十月三十一日吃了敗仗,不得不於十一月二日從廣東北部的石上和矮嶂子之間向西北方向退去,進入江西尋烏縣境內。朱德和陳毅商議,決定班師。十一月十三日,紅四軍退入閩西,進入武平縣。十一月十八日,朱德和陳毅在兜了一個圈子之後,率紅四軍回到原地——閩西上杭縣官莊。
直到這時,紅四軍才算喘了口氣,陳毅有機會召集前敵委員會會議,傳達中共中央的“九月來信”。“九月來信”是一封頗為重要的指示信。此信支援了毛澤東。信中指出:集權制問題。黨的一切權力集中於前委指導機關,這是正確的,絕不能動搖。不能機械地引用“家長制”這個名詞來削弱指導機關的權力,來作極端民主化的掩護。②③《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中冊,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顯而易見,周恩來以中共中央的名義,明確地表示了對毛澤東投贊成票。因為毛澤東向來主張,軍隊必須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即“黨指揮槍”。信中還指出:
糾正一切不正確的傾向。紅軍中右傾思想如取消觀念、分家觀念、離隊觀念與小團體傾向,極端民主化,紅軍脫離生產即不能存在等觀念,都非常錯誤,皆源於同志理論水平低,黨的教育缺乏。這些觀念不肅清,於紅軍前途有極大危險,前委應堅決以鬥爭的態度來肅清之。②信末提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