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校,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七月,和彭德懷一起在平江領導暴動。十月,彭德懷、滕代遠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黃公略仍留平江一帶打游擊。一九三○年六月,黃公略出任紅三軍軍長。這時,彭德懷為紅三軍團總指揮。
彭德懷平日從黃公略的談吐之中,知道黃梅莊在家欺凌庶母彭氏,以為彭氏丫環出身,身份低賤。他與黃公略關係也不好。如今,忽地遠道趕來求見黃公略,此事頗為蹊蹺。再說,彭德懷前些日子聽說《湖南民國日報》(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四日)登出《彭德懷黃公略趕快率部來歸》,其中提及何鍵把黃公略的生母彭氏和妻子劉玉英押來長沙,作為“人質”。看來,國民黨十分“看重”黃公略,因為他畢竟是黃埔軍校的學生,曾在“蔣校長”手下受訓。
彭德懷以前去見過黃梅莊。這一回,“舊友”重逢,置酒相待。彭德懷拿出“竹葉青”,頻頻勸酒,卻自稱不飲酒(其實他是能飲而不飲)。黃梅莊酒後吐真言,原來,他此行負有特殊使命:“委員長、漢湘叔,均有信給公略。”“委員長”,即蔣介石。“漢湘叔”,乃黃公略的堂叔黃漢湘。蔣介石任命黃漢湘為“宣撫使”,進駐南昌,在那裡建立“宣撫使署”,從事對紅軍的“宣撫”,即策反。黃漢湘“宣撫”的頭一個目標,當然是黃公略。於是,找來黃梅莊,派他前去求見黃公略。黃梅莊說著,開啟帶來的皮箱,箱內有一千五百枚銀元。在皮箱的夾層裡,藏著兩封信,那是蔣介石、黃漢湘寫給黃公略的親筆信。黃梅莊把信交給了彭德懷。蔣介石的信,以“校長”身份,勸黃公略“迷途知返”;而黃漢湘的信,則稱讚“蔣公美德”,並願以叔父身份擔保黃公略“反水”之後的人身安全。
彭德懷閱信後,知道了黃梅莊此行的目的。不日,彭德懷將那皮箱密封,交給與黃梅莊同來的青年特務,說黃梅莊已去黃公略處,囑他將此箱速速運回南昌,面呈黃漢湘。“宣撫使”黃漢湘收到這皮箱,以為策反有望。開啟箱子,卻幾乎使他昏倒。原來,箱內是一顆人頭——黃梅莊的腦袋!箱內還附有以黃公略署名的一封信,內雲:“蔣賊賣國,屠殺工農,罪當處剮;漢湘附逆,亦將引頸受誅;梅莊甘當走卒,還爾狗頭,以儆效尤。”從此,那“宣撫使署”從南昌消失。黃漢湘再也不敢去“宣撫”紅軍了。蔣介石見何應欽吃了敗仗,“宣撫使”亦無濟於事,便於一九三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再赴南昌。這次,蔣介石親自坐鎮南昌,直接指揮第三次“圍剿”。第三次“圍剿”的兵力增至三十萬。所增加的十萬兵馬,全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蔣介石委任何應欽為左翼集團軍總司令,陳銘樞為右翼集團軍總司令,以衛立煌為總預備軍總指揮。蔣介石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他發表文告宣稱,他不能“解甲歸田”,那就“捨命疆場”。主帥從魯滌平而何應欽而蔣介石,兵力從十萬而二十萬而三十萬,蔣介石確實是想要“踏平”紅軍了。紅軍呢?剛剛結束第二次反“圍剿”,還剩三萬多兵力,還來不及喘一口氣休整。這一回,以一比十地迎戰蔣軍,何況敵方主力是蔣軍嫡系精銳之師。仗著人多勢眾,兵力雄厚,蔣介石又以“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為戰略方針。毛澤東倉促上陣。因為從第二次反“圍剿”結束到第三次反“圍剿”開始,相隔不過一個月。紅軍想不到蔣介石來得那麼快。
毛澤東呢?好在上兩回反“圍剿”都獲大勝,在軍內威信倍增,這一回依然用“誘敵深入”作戰略方針,依然用的是“避敵主力,打其虛弱”的辦法。一開始,蔣介石好得意,雪花般的捷報紛至沓來:青天白日旗飄揚在廣昌城頭;寧都不戰而克;瑞金落入國軍之手;富田、水南、白沙、沙溪、中沙、大金竹、頭陂……接連易主。面對十倍之敵,毛澤東連連放棄一座座城池。正在蔣介石興高采烈之際,毛澤東秘密召見紅十二軍軍長羅炳輝,面授機宜。
自從毛澤東一番吩咐之後,紅十二軍忽然改變了朝南退卻的步子,卻朝東北方向前進。往日行軍,銜枚而進,偃旗息鼓,如今揚起了紅旗,特別是在蔣介石的飛機前來偵察時,連花被面都被紮在竹竿上,迎風招展,頗為招搖。隊伍特地拉開距離,行軍時變成長長的隊伍。他們偏愛泥塵多的道路,喜歡踏得塵土飛揚。每逢三岔路口,則必定用石灰水刷上某某軍團朝此前進之類字眼,畫上大箭頭。到了村莊紮營,則在各處門板上寫上某團某營駐地之類,那些部隊的番號則隨便“創作”……
正在尋覓紅軍主力決一雌雄的蔣介石,聽信飛機的偵察報告,把紅十二軍當成紅軍主力。於是調兵遣將,尾追不捨。羅炳輝見蔣軍主力尾隨,知道蔣介石已經中計,於是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