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千餘,當奪獲山炮一門,迫擊炮二門,步槍無算”(二十九日電)。
事隔二十一年後,毛澤東對土城之敗,仍記憶猶新。一九五六年九月,他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歷數他的“真錯”時,提及“長征時候的土城戰役是我指揮的”《黨的文獻》,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當時,毛澤東曾試圖打入四川,與張國燾的第四方面軍會合。土城戰役,使毛澤東嚐到川軍的“辣味”,於是改為向西進入雲南扎西,舉行扎西會議。首戰失敗,影響了毛澤東在軍隊內的威信。不過,毛澤東畢竟是高明的戰略家。他在扎西會議上提出了“回兵黔北”的方針,認為還是黔軍易打,黔北空虛,這一意見為大家所接受。“吃一塹,長一智。”毛澤東指揮紅軍“回兵黔北”,於二月十八日、十九日二渡赤水,在婁山關和板橋之間一下子殲滅黔軍王家烈的八個團,乘勝再次攻佔遵義城。接著,又痛擊敵吳奇偉增援部隊。這一仗,總共殲敵二十個團,成為長征以來的最大勝仗。
遵義戰役的大勝利,驅散了土城戰役失利的陰影。毛澤東在軍內的威信迅速“回升”。蔣介石深為震驚,並於三月二日由南昌飛往重慶“督剿”,大罵王家烈無能。遵義大勝,使毛澤東改變了原來“幫助者”的地位,正兒八經地得到重要的軍職。那是三月四日,經張聞天、周恩來提議,中革軍委決定設立“前敵司令部”統一指揮,任命朱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電報原文如下:
(火急)林聶彭楊董李羅蔡:
為加強和統一作戰起見,茲於此次戰役特設前敵司令部,委託朱德同志為前敵司令員,毛澤東同志為前敵政治委員,特令遵照。
朱周王
四日十八時
電報抬頭所寫的是各軍團長及政委,即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董振堂、李卓然、羅炳輝、蔡樹藩。
末尾的“朱周王”,即朱德、周恩來、王稼祥。
這個電報,正式恢復了寧都會議所撤銷的毛澤東的軍職,表明了毛澤東從此重掌軍權。紅軍,再度成了“朱毛紅軍”。
翌日,前敵司令部報務員們發電報時,末尾署“朱毛”或“司令員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
第七部分:遵義曙光新的“三人團”—毛澤東 周恩來 王稼祥
幾天之後,從前敵司令部發出的電報,末尾忽地只署“朱”,沒有“毛”了!
這是怎麼回事?毛澤東不是剛剛被任命為前敵司令部政委嗎?
幾乎令人難以置信,毛澤東“摜紗帽”了!
事情發生在毛澤東任前敵司令部政委後的第六日——三月十日。導火線是來自一軍團的一份電報。三月十日凌晨一時,一軍團給在貴州苟壩的前敵司令部發來電報,抬頭寫著“(萬急)朱主席”,末尾署“林聶”。那時,朱德發給各軍團的命令,總是寫軍團長和政委兩人名字,因此各軍團給朱德的電報也總署軍團長、政委的名字。“林聶”,即林彪、聶榮臻。那份電報,主要是林彪的意思。
林彪在凌晨一時給朱德發來“萬急”的電報,是因為他提出重要的新建議:“關於目前行動,建議野戰軍應向打鼓新場、三重堰前進,消滅西安寨、新場、三重堰之敵……”林彪在電報中提出進攻打鼓新場的五個行動方案。打鼓新場,簡稱“新場”,今日貴州金沙縣的縣城,當年是一個大鎮。進攻打鼓新場,是一個重大的軍事行動。因此朱德把電報交給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等傳看,召開緊急會議加以討論。
屋子裡坐了近二十個人,討論林彪的電報。自從遵義會議上批判了李德“獨斷專橫”之後,張聞天很注意“發揚民主”,事事要找一堆人開會討論,依據多數意見行事。這一回開會討論,大家都覺得林彪的電報可行,贊成他的建議,唯獨毛澤東一人反對。毛澤東陳述了自己的理由:打鼓新場附近“不僅有周渾元、吳奇偉兩個縱隊,而且還有孫渡的四個旅,如果紅軍對駐守打鼓新場的黔軍實施攻擊,那麼面臨的敵軍將不只是黔軍,而是蔣介石在黔的全部兵力,進攻一開始就將有迅速被敵人圍困的危險”費侃如:《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探源》,《黨史通訊》,一九八四年第五期。儘管毛澤東再三闡述自己的見解,無奈眾人未被說服。於是,張聞天依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決定採用林彪的建議——張聞天曾再三講自己不懂軍事,他只能按多數意見去辦。
毛澤東深知打鼓新場不可打。他急了,丟擲了“殺手鐧”:“你們如果堅持進攻打鼓新場,我這前敵司令部政委不幹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