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措經費,請廚師,粉刷房屋,他都要操心,虧了有個能幹的黃子美,跑前跑後,也虧了徐申如老先生與兒子盡釋前嫌,慷慨解囊,這個由週末聚餐會衍化而來的新月社,才不至於胎死腹中。
“好漂亮喲!”林徽因福建風味的京腔活潑得如一泓春水。
“讓林小姐誇獎可不容易呀!”徐志摩饒有興味地笑笑,給林徽因搬過一把椅子。
林徽因沒有坐下來,她興奮地繞著大廳走了一圈兒,又到院子裡去看那藤蘿,驚奇地叫著:“志摩,你看,這藤蘿出新葉啦,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一串一串的紫花開出來,那時這小院就更美啦。”
志摩的眼睛也放出光來:“新月社就像這藤蘿一樣,有新葉就會有花朵,看上去那麼纖弱,可它卻是生長著的,咱們的新月也會有圓滿的一天,你說是嗎?”
林徽因欣然地點了點頭。
“就憑咱們這一班兒愛做夢的人,憑咱們那點子不服輸的傻氣,什麼事幹不成!當年蕭伯納、衛伯夫婦合在一起,在文化藝術界,就開出一條新道。新月、新月,難道我們這新月是用紙板剪成的嗎?”
徽因不無感觸地說:“把樹栽到一塊,才容易長高啊!”
“我們有許多大事要幹,我們要排戲,要辦刊物,要在中國培養一種新的風氣,回覆人的天性,開闢一條全新的道路。”徐志摩又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別忘記趕緊排練詩劇《齊德拉》,泰翁來時你還要演馬尼浦王的女兒呢!”
說到演劇,林徽因的情緒飛揚起來。
社員們三三兩兩地來了。
第一個來的是胡適,這位蜚聲中外的學者,穿一件藍布棉袍,袖著手,如一位鄉塾冬烘先生,一進門就衝著廚子用滿口徽州土話大嚷:“老倌,多加油啊!”
志摩打趣說:“胡先生,給你來個‘一品鍋’怎麼樣?保險不比江大嫂的手藝差!”
林徽因柑掌嗤的一聲笑了。她難得看到不苟言笑的胡博士,竟如此幽默。
隨後來的是陳通伯和凌叔華。高高瘦瘦的陳通伯,溫文爾雅,一幅閒雲野鶴的派頭;凌叔華人淡如菊,鵝蛋形的臉上掛著純淨的笑。
大個子金嶽霖像一匹駱駝,側著身子走進來。徽因笑道:“老金這一來,這屋子就矮了!”
大家都笑起來。
姍姍來遲的是梁啟超和林長民。禿頭頂寬下巴的梁啟超,穿著肥大的長袍,風神瀟灑,左顧右盼,連聲讚歎著:“收拾得不錯,滿像樣子嘛!”
一群人吵嚷著:“今天林先生來晚了,罰他唱段甘露寺!”
林長民抱拳過頭,向四座拱手:“多謝列位抬舉,老夫的戲從來是壓軸的,現在不唱!現在不唱!”
也許沒有誰意識到,他們以印度詩哲泰戈爾《新月集》命名的這個小小社團,就在這一天平平常常地走進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歷史。
就像他們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個幽靜小院中那株挺拔的柿樹,會在盪漾的秋風裡,無可置疑地捧出一樹純情的甘甜!
馬尼浦王的女兒
一千響的霸王鞭,在藍天的背景上,挑起一杆杆紅火爛漫的期盼。
9時24分,那節墨綠色的車廂,如一艘從遠海歸航的古船,靜靜地泊在北京前門火車站的月臺上。歡迎的人群立刻站成一排,神情肅然,等待那個莊嚴的時刻。這是一支文化名人的儀仗。梁啟超、蔡元培、胡適、蔣夢麟、梁漱溟、辜鴻銘、熊希齡、範源廉、林長民等,或西裝筆挺,或長衫飄灑,唯有林徽因咖啡色連衣裙,米黃上裝,素潔淡雅,卓爾不群。一束紅色鬱金香捧在她的胸前,人面花朵,相互映照。
車門開啟了。
當那個頭戴紅色柔帽,身穿淺棕色長袍,童顏鶴髮,長髯飄逸的老人,出現在車門口,林徽因的一顆心像要跳出胸膛,這就是詩哲泰戈爾嗎?她眼前出現的分明是談諧睿智的聖誕老人和慈眉善目的東方式壽星。他彷彿來自一個童話,來自天外一個聖靈的國度,如果不是同時出現在車門口的徐志摩目光的提醒,她幾乎忘了獻上手中的鮮花。
鞭炮響了。飛飛揚揚的花雨,點綴著1924年4月23日那頁史詩般的記憶。
這是最具中國古典意味的歡迎儀式。泰戈爾異常興奮,他孩子般地笑著,伸出雙臂,像是要擁抱整個天空。
從4月12日“熱田丸”徐徐駛入黃浦江時起,泰戈爾就始終處在興奮之中。這位名震寰宇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來訪,使中國知識界的神經興奮起來。他與春天一同蒞臨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