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第1/2 頁)
胤禔和胤礽對胤禛那是一百萬個感激,畢竟誰也不想繼續被圈禁著。尤其是他們倆被放出來封親王后,大阿哥家已經出嫁的女兒在蒙古待遇比之前好了不止一星半點。
就連弘皙和弘昱也跟著受益被封了貝勒,這一點上,胤禛比康熙大方。
但凡是成年的阿哥,都逃脫不了給胤禛打工的命運,就連他們的兒子,也是如此。沒辦法,遇到一個工作狂上司,能怎麼辦,只能被迫捲起來。
康熙帶著弘暉住暢春園,心疼兒子上朝跑來跑去,胤禛和安蘭也搬到了圓明園,一年之中有十個月都住在這裡。
山中無老虎,宮裡李氏稱大王,心裡美滋滋的,對於宮務更上心了,唯恐辦差不積極被安蘭換掉。
雍正十年,太上皇病逝於暢春園,臨終拉著胤禛的手殷殷叮嚀,千萬別學他,絕對不能廢他的好大孫。
胤禛不知道是該傷心還是該生氣,他這個皇阿瑪呀,覺得誰當上皇帝都跟他似的六親不認。
他養這麼大的兒子容易嘛,嫡孫都三個了,廢了他,讓誰接班?這個皇帝說實話他乾的夠夠的了,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遲。
這些年大清的版圖一直沒有停止擴張,建海軍、造火器,打沙俄,收西伯利亞。東瀛、高句麗這倆屬國直接把他們所謂的皇族給一窩端了,自此後,這個時空再也沒有所謂的東瀛和高句麗了。
胤禛本來沒想做這麼絕,但向來與人為善的安蘭不願意放過這兩條噬主的狗,直接從源頭上滅了他們,省的以後蹦躂。
東瀛和高句麗太遠,交給別人也不放心,胤禛索性把東瀛及附近的琉球群島都給了胤礽,讓他自己建國,整個開國皇帝噹噹。
高句麗給了老大胤禔,其他的打下來的小國家,哪個皇子喜歡儘管拿去。缺人,大清這麼多年休養生息,鼓勵多生孩子多種樹,人口有的是。
缺銀錢,大清海軍南征北戰繳獲的金銀珠寶數不勝數,但免費給不可能,但可暫借,以後慢慢歸還。
籌備已久的大清海軍開始發力,弘暉親率海軍,花了五年時間,重創荷蘭東印度公司,一躍成為亞歐大陸最強橫的國家。
弘暉在外南征北戰心跑野了,竟然有撂挑子不幹的想法了,胤禛慌了,他還等著禪位呢,於是趁著弘暉回來給他賀壽,他麻溜的禪位帶著安蘭顛了。
這幾年他眼看著一個又一個兄弟離開大清,早就眼饞了,禪位後,天大地大,任他逍遙。至於皇位,就讓弘暉看著辦吧,想逃得把兒子培養出來再說。
安蘭年輕時被困在京城哪也不去了,臨老倒是開啟了周遊大清之旅。沒錯,他們倆沒想過出海去其他國家看看的想法,就在大清境內,走走停停,覺得哪裡不錯,就停下來住上幾個月。
弘暉登基後改國號為隆慶,史稱隆慶大帝,這位在位不到二十年,卻將大清的版圖擴張了一大半,鼎盛時期,大半個亞歐大陸都臣服在他的腳下。華夏大地,再一次開創了萬國來朝的盛世。
最讓安蘭欣慰的是這孩子還下令廢除剃頭令,並帶頭蓄髮。禁止女子纏腳,如果官員家中有妻女纏腳,官職一擼到底、永不錄用。凡參加科考取得功名者妻女纏腳,革除功名。
這下子可算是炸開了鍋,如果前者滿人不滿者多,後者則是漢人反對者多。畢竟滿人家的姑娘穿的是花盆底,一般不纏腳。
弘暉乾綱獨斷,他才不管誰反對呢,只要脖子沒有劊子手的刀硬,有什麼不滿都自個憋屈著吧,反正聖旨已經下了,不照做就是抗旨,誰敢抗旨不遵,他正好拿來殺雞儆猴。
胤禛怒斥弘暉:“你個臭小子,登基才幾天就把祖宗的規矩改了?誰允許你廢除剃頭令的?還帶頭蓄髮,把你能耐的,這也就是你皇瑪法不在了,要是他老人家在,非得打斷你的狗腿。
人家漢人願意纏腳跟你有什麼關係,你管那麼多幹什麼?你看看這些摺子,全都是那些漢臣遞上來的……你個臭小子,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來,真是要氣死我……”
安蘭趕緊安撫他:“爺,這事兒說來也怪我,是我在弘暉面前唸叨,說爺您和他要是蓄髮,肯定比現在更帥氣。這孩子應該是記心裡了,才會下旨廢除剃頭令的。您要怪,就怪我吧。”
胤禛咳咳兩聲:“既然是安蘭你想看,那我就蓄髮吧,反正弘暉聖旨已經發出去了,總不能朝夕令改吧?”
弘暉偷笑,就知道他阿瑪會同意蓄髮,還是額娘會哄阿瑪,要知道額娘他原話可不是這樣說的。
安蘭原話說的那叫一個難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