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屯兵團柏谷,遭到李繼勳的重擊,劉繼業自知寡不敵眾,只好退守太原。
劉繼元聽說劉繼業被人教訓了一把,勃然大怒,要是別人還則罷了,這個劉繼業不是一般人啊,以前江湖人稱“楊無敵”,你無權失敗!於是下令解除劉繼業的兵權。
劉繼業生不逢時,以前叫楊重貴,他老爹是個土豪,在亂世中積攢力量,感覺差不多了,就自封“刺史”,先後臣服於後漢、後周和北漢。到了劉均掌權,他很喜歡楊重貴,就賜國姓“劉”,而且把他當兒子一樣看,所以劉繼元和劉繼業的名字很像(後來降宋之後,劉繼業改回本姓楊,是為《楊家將》中楊業的原型)。
第四章 兩個政治家的失敗史(12)
現在“楊無敵”退守太原,宋軍立刻上去再次圍困。
惴惴不安的劉繼元還是等到了一條好訊息:遼國派來使者,在晚上悄悄進城,冊封他為帝。不過第二天請遼使吃飯時候,發生了一些小混亂。
一開始眾人都很安靜,只有郭無為不甘心,他還惦記著節度使的位子,一打起仗來兵荒馬亂,搞不好小命就沒了,他拿定主意——我要投降!
於是藉著酒勁,郭無為忽然爆發,號啕大哭起來,然後嘩啦拔出寶劍,做出要自刎的樣子,劉繼元雖然也不怎麼待見老郭,但是現在情勢危急,國家二號人物自刎死了,傳出去必定大亂,邊將哪還有心防守?
所以劉繼元“遽”降階,就是說像是上了發條一般,“嗖”一下躥下臺階,擋住郭無為裝腔作勢的寶劍,溫柔地拉著他走上座位。郭無為唉聲嘆氣說:唉!怎麼能以孤城來抵擋百萬大軍呢?
要知道這是剛吃過飯,遼國的使者都還在,郭無為這一番表演,一來是為了動搖軍心,讓國內的人沒有鬥志;二來是為了讓遼國使者看看,我們就這樣了,爛攤子一個,您也別費心出兵幫忙了,讓我們投降吧。
郭無為看走了眼,劉繼元是個狠人,他內心其實很強大,敢殺老孃,敢殺兄弟,搞不好還敢自殺!郭無為是右派,而劉繼元完全相反,鐵桿左派,決不投降!
現在趙匡胤帶著大軍在城外觀望,怎奈這城牆堅固,一時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於是,將太原周遭縣裡的老百姓都拉來,安營紮寨,建造基礎設施,完全是打持久戰的樣子。多數人建議繼續增兵攻城,打大仗打硬仗打攻堅仗。
有一個人走到趙匡胤身邊,低頭耳語了幾句,然後用馬鞭一指激流洶湧的汾水。趙匡胤哈哈大笑,撫著此人肩膀,甚為滿意。這人乃左神武統軍陳承昭,他剛才告訴趙匡胤:“根本不用增兵,陛下您自有百萬雄兵在左右,為何不用呢?”
不錯,他所謂的“百萬雄兵”,正是汾水!
於是宋軍迅速築長堤蓄水,等水位達到了一定高度,從晉祠決堤放水,洶湧的洪水猶如猛獸,咆哮著湧向城牆。同時,佈置李繼勳駐紮城南,趙贊堅守城西,曹彬屯兵城北,党進嚴把城東,太原真變成了鐵桶一般,史稱“為四寨以逼之”!
劉繼元、劉繼業!你們這一次完了。
城裡的劉繼業也是名將,深知此次守城的希望渺茫,時間拖得越久,城裡的給養就越跟不上,從前因為城池被困,時有人吃人的現象發生,更別說戰鬥力了。唯有趁著現在還有士氣,以精銳突刺敵方,挫其銳氣搶奪供給,然後等待援軍。
所以,趁著黃昏,西門北漢騎兵破門而出,把守西門的趙贊急忙跨馬迎戰,這些北漢兵能進敢死隊,肯定都是有兩把刷子的,所以趙贊打得不輕鬆,腳背都被射穿,卻還未能擊退敵人。
正在危急之時,那邊東寨都監李謙溥正帶人在砍木頭,聽到鼓聲急忙趕來,才將北漢軍打回去。
劉繼業還不死心,再一次帶領數百人襲擊東寨党進,估計他心裡對曹彬和李繼勳還是相當忌憚,所以只好來欺負党進。党進勃然大怒!是不是欺負我文化程度不高?就給你點顏色看看!
史書上說“党進挺身逐繼業”,可見他確實很生氣,一口氣將劉繼業(曾經的“楊無敵”)打到戰壕裡去,北漢兵急忙出城抵擋,劉繼業這才有機會抓著繩子爬上去,不然肯定完蛋了。
第四章 兩個政治家的失敗史(13)
說起党進,笑話倒有一籮筐。此人不識幾個字,穿常服的時候,也就是個一般人,但只要甲冑披身,立刻“毛髮皆豎”,威猛無比。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人說書,問說書人:“你說的什麼東西?”說書人回答:“我在說韓信。”党進火氣就上來了,罵道:“你在我面前說韓信,以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