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還是老問題,要攻打人家,理由必不可少,這出兵理由就像皇帝的新裝,人人都知道怎麼回事,但是沒它還真不行。
趙匡胤接連兩次派遣使者,以禮相請李煜:頭一次說要他“助祭”,擺明了就是要他以降王的身份出席祭天大典,李煜說我身體不好,下次吧!第二次,趙匡胤依然派人邀請他“同閱”祭天犧牲,李煜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令大宋的使者十分不舒服,張牙舞爪發了一通脾氣,然後又赤裸裸地威脅:“……天子發怒,就會揮師渡江……”
李煜覺得不妙了,就和臣下一起發誓說:“如果宋軍###,我將穿上戰甲,親自督促將士,背城一戰儲存社稷。如果萬一失守,就將珍寶聚集起來焚燒燬掉,就算死了,也不做他國之鬼!”
趙匡胤聽了這個誓詞,哈哈一笑說:“他只是說說而已,徒有其言,必無其志,他要是這樣厲害,那麼陳叔寶和孫皓怎麼成俘虜了?”可見在太祖心裡,李煜和這兩位亡國仁兄沒有任何分別。
沒有把李煜召來,但是出兵理由找到了,什麼理由呢?“倔強不朝”!
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別無選擇的趙匡胤只好出兵。考慮到王全斌在四川的錯誤,這一次趙普建議可以派在四川表現優異的曹彬統領,曹彬仁愛厚德,絕對不會濫殺無辜,從而引起無盡的麻煩。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9)
趙匡胤表示同意,臨出發之前宴請眾將,叮囑之後,他神色嚴肅地取下一柄寶劍,親自授予曹彬,告誡他說:“副帥以下,如有違抗命令者,你可將其就地斬首,無需奏報朝廷!”這個命令讓眾將不寒而慄,也定下了江南之戰的基調!
宋軍派出了三支力量:曹翰作為先鋒,首先重創了沿江的南唐守軍;另由曹彬和潘美各率一路大軍,池州會師再攻採石,進逼金陵;同時動員了吳王錢俶,從太湖出發夾擊金陵。南唐那邊,一開始根本沒什麼準備,宋軍到達池州時,南唐軍隊還沒有意識到戰爭就要開始,以為是宋軍的例行巡邏,老大哥前來,拿出酒肉招待一番。
但這一次有些不一樣,宋軍吃飽喝足後竟亮出兵刃要打架,南唐軍驚慌失措,守將棄城而逃,宋軍就這樣兵不血刃攻取了池州。熟知水利的樊若水被任命為池州知州,協助大軍在長江上搭建浮橋,因為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只用了三兩天就搭建成功,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蹟。
前方戰事正酣,李煜卻還在後方自作聰明,接連兩次派出兩路人馬,攜帶真金白銀去大宋納貢,希望趙老大可以高抬貴手,就像當年柴榮放過他父親一樣。
宋軍在長江上搭建浮橋的訊息傳到南唐,李煜覺得很納悶:長江風急浪險,不坐船過來,宋軍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他急忙召見足智多謀的張洎,這人讀書多,有學問,害人是一把好手,但是用現在的話說,缺乏創造性思維,純屬應試型人才。他思考片刻後斷言:“我自幼熟讀古書,書上沒有記載過造浮橋渡江之法,宋軍純屬胡鬧。”
李煜覺得踏實了,點頭說好,我也覺得這純屬兒戲。
是不是兒戲,很快就見分曉了,宋軍踏著浮橋源源不斷迎上來,李煜這才害怕了,急忙調遣手下用得上的大臣,火速領兵趕赴前線,但因為平時缺乏訓練,將領不能準確把握戰場態勢,導致貽誤戰機,落得慘敗的下場。
李煜知道自己已經被逼上了絕路,無論如何示弱哀求,趙匡胤都不會撤軍的,便索性下詔和大宋決裂,放棄“開寶”年號,使用干支紀年。他甚至偷空給吳王錢俶寫了封信,回憶起了往日兩國打打殺殺的“浪漫”歲月,說以前咱們是有點不愉快,但是唇亡齒寒的道理你懂吧,今天沒有了我,以後趙家天子要是反過來對付你,你也只不過是汴梁城裡的普通群眾而已。
錢俶哪裡敢回信,在這方面他是高度機敏的,堪稱標兵,也因此獲得了趙匡胤無上的寵信,達到一個臣子榮耀的巔峰,甚至在趙匡胤當朝的時間內,都沒有強行將他的吳越納入版圖。
李煜沒有收到錢俶的回覆,這就好像發了一個爛帖,根本就沒指望有人來頂帖一樣。
李煜繼續安置自己的人手,一個政壇新貴走進了他的視野——皇甫繼勳,此人根正苗紅,出身名將世家,其父皇甫暉當年廝殺戰場,受傷後被趙匡胤的軍隊俘獲,為表明對南唐的忠心,拒不接受治療,慨然殉國。
為了表彰皇甫暉的忠烈,南唐朝廷重重賞賜了他的後人,皇甫繼勳陡然富貴起來,成為金陵的三大富豪之一。現在李煜死馬當作活馬醫,認為名將之後天生就會打仗,於是授以兵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