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高校研究部3年畢業:臨時工資月薪元;半年轉正,定行政20級,月薪70元;
大學4或5年本科畢業:臨時工資元;半年轉正,定行政21級,月薪62元;
大專2年或3年專科畢業:臨時工資46元;半年轉正,定行政22級,月薪56元;
專業學校高中3年畢業:臨時工資36元;半年轉正,定行政24級,月薪46元;
專業學校高中2年畢業:臨時工資32元;半年轉正,定行政25級,月薪元;
專業學校初中3年畢業:臨時工資月薪元;半年轉正,定行政26級,月薪33元;
以上是按照北京、天津(6類工資區)的幣值數額;上海、西安等第8類工資區的幣值數額略高;南京、武漢等第4類工資區的幣值數額略低。
(但這個標準到1957年就修改了,各自都下調一級。此後大學畢業生的待遇一年不如一年。)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955—1960年的大學生活
北京大學西語系學生趙鑫珊回顧了他的大學生活。
1955年8月24日23點,前來報到的北大新生趙鑫珊乘坐的列車,才到達北京前門車站。火車晚點了。已經是半夜時分,前門車站外各大學的“迎新接待站”空蕩無人。只看見一些標記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地質學院”“北京航空學院”的橫幅下的桌子……
只好叫了一部三輪車,談妥車資4元人民幣,送他到了西郊北京大學西校門。時間已經是25日凌晨1點多鐘。
剛進北大,新的學生宿舍還沒有蓋好。暫時先住教室。理科(數理化各系)學生多半住在小飯廳,都是上下鋪雙層木床。這時發生一個不幸的重大事故:一個學生從上鋪摔下來,摔死了。校方立即在所有的上鋪增加了長木條護欄。
開學前夕,西方語言文學系(簡稱西語系)的系主任馮至教授來看望新生:英語、法語、德語三個專業共60多名新同學。
入校不久,他只知道當時的北大校長是馬寅初。又知道老北大(1898—1937年)的校址在城裡的沙灘紅樓。抗戰八年北大和清華、南開組成西南聯大;抗戰勝利後,北大才重返紅樓。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北京大學合併了燕京大學,新北大遷移到西郊海淀的燕園。至於老北大的校長蔡元培、蔣夢麟、胡適,和燕京大學教務長司徒雷登,他則一無所知。
第一學期吃飯不用付錢(供給制)。大飯廳,每桌8人,每個學生髮一個捷克生產的大洋瓷碗。伙食不錯,為大鍋飯、中灶、分菜制,經常有魚肉吃。1956年以後實行飯票制。所有同學都享受助學金。最低每月14元5角,其中12元交伙食費,2元5角零用,包括買書和筆記本、理髮、郵票等。同班有“調幹生”6人,每月領取27元,生活很寬裕。
同班有位女同學黃文華,她的父親和大哥都是工程師,每人每月各給她寄25元。她每個星期都要去莫斯科餐廳,花費1—2元吃俄羅斯風味的西餐。此外,她還擁有一輛腳踏車——跑車,在學校裡十分顯眼。在大飯廳視窗排隊,她總是站在“甲菜”(1角5分)的視窗,而趙鑫珊永遠站在“乙菜”(1角)或“丙菜”(5分)的視窗。這種對比使人印象很深。
1956年北大新建學生宿舍15幢,容納1920人。其中可住192人的5幢,可住96人的10幢;每幢4大間,每大間間隔為3小間,每小間住進8人,就擁擠多了。
清華大學建築系高年級學生,設計了10幢簡易小樓做北大學生宿舍。倉促完工,條件很簡陋,一幢小樓中的3間屋子只隔一層薄牆,頂上相通,這邊屋子有人咳嗽,隔壁屋子就能聽見。住進去的同學都不滿意。後來隨著北大宿舍樓增多,這幾幢小樓就改為辦公室。
txt小說上傳分享
1956年北京文化人的生活
1955年,葉淺予跟王人美結婚辦酒桌,請了十幾位客人。有郭沫若、陽翰笙、吳祖光新鳳霞、黃苗子鬱風、丁聰等,辦了兩桌豪華的酒席,花了兩百元錢。新婚之夜,葉淺予對王人美開玩笑說,我破產了。言外之意是說,葉淺予的積蓄全花完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1956年天津居民生活
作為參照,可以舉出天津市一般工人家庭為例。
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了“廣就業、低工資、大鍋飯大家吃”的政策。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