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955—1960年的大學生活
1956年天津居民生活
1956年上海居民生活
工資改革後收入有所增加
工人家庭
職員家庭
私方人員家庭
失業人員家庭
1956 —1957年的市場狀況
[附]1956年新人民幣的幣值
1956—1957年間上海平均物價
1956—1957年間北京市物價
五、共和國早期的稿酬變動
我國在20世紀中葉的稿酬問題
建國後國營出版業的書籍稿酬辦法
學習蘇聯“印數定額”制(1953—1957年)
“印數定額”制不盡合理
跟歷史上的稿酬比較
所謂“要為三萬元而奮鬥”
上海文藝界提出:創作有困難出書更困難
沒有寫作時間
出版部門又缺又濫
只此一家不能競賽
稿費標準不合理
出版效率不高
稿酬一降再降(1958…1966年)
1958年的《書籍稿酬暫行規定草案》
實行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1958…1962年)
稿酬只作為生活補助到完全取消
目錄(2)
六、反右鬥爭對於工資待遇的影響
降低知識分子的工資
無產階級專政的難題
勞動教養條例
關於右派分子的處理原則
樹右派標兵、立處理樣板
批判從嚴、處理從寬、重在改造
處理右派分子的例項
關於監督勞動的右派分子生活補助
冤案受害者們的遭遇——北大荒
(一)吳祖光回憶
(二)柳萌回憶
(三)戴煌回憶
(四)王正回憶
北京附近的勞教農場
清河勞教農場
終於宣佈了每個人的“教養期”
解教摘帽、強制就業
出版社的右派分子
馮雪峰
陳企霞
唐達成
馮亦代
報刊編輯部的右派分子
(一)朱正
(二)諶震、饒珍夫婦
(三)李長恭
(四)鄧鈞洪、李茵夫婦
(五)柏原
(六)袁家式
(七)李均
(八)藍崗
(九)阮甫堂
(十)劉皓宇
(十一)傅白蘆
(十二)楊德嘉
(十三)張少鋒
[附]新湖南報右派冤案受害者名錄
丁玲、陳明夫婦
其他“另類”拾零
北京鍾惦棐
上海陳忠興
上海的“著名右派”陳仁炳
摘帽之後的費孝通
七、票證制度和雙重物價
在城鎮配給的糧票和各種票證
上海市最早發給票證的回憶
配給定量的波動起伏
每戶還有三種供應本
供應本和票證上的最高指示
平價(官價)和議價
糧票實在是命根子
沒有糧票就沒有奶水
牛奶證
大學同學的無奈
揣著糧票遊長江
斤斤計較著糧票
一頓飯9分錢外加4兩糧票
攢了糧票娶美女
插隊知青的糧票
窮困的見證
黑市糧票:痛心的記憶
肉和油的故事
年夜飯吃肉
沒有上海糧票就別想在飯店吃肉
膜拜“彌勒佛”的權威
一滴淚珠似的食油
布票的故事
布票定量又減半
全家人的布票
夢中的棉襯衣
一件花格子衣服
北國寒冬說布票
獎勵農民的布票
抹不掉的記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