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 頁)
消無產階級新聞的政治性和戰鬥性。在新聞攝影界,右派分子則反對以工農兵為新聞報道的主要題材,而強調拍攝“藝術作品”。他們所謂的“藝術作品”的內容,就是資產階級趣味的風花雪月,其目的同樣是要取消新聞攝影的政治性和戰鬥性,並企圖把它改變成為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進行鬥爭的工具。
在對待“資產階級新聞攝影作品”態度方面:
右派分子常常把帶有強烈資產階級政治性的新聞圖片隱諱起來不談,而把那些充滿資產階級趣味的新聞照片,改頭換面為“藝術作品”和“小品”,來欺騙人民群眾,實際上是企圖把它變成資產階級的工具,來麻痺無產階級,這不是十分明顯的嗎?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個飽受資產階級教育的舊知識分子的答辯與自責(1)
1959年4月,“一個飽受資產階級教育的舊知識分子”——33歲的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生、中國攝影學會理論研究部工作人員狄源滄陷入深深自責中。他在1957年初開始編輯,當年3月底交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攝影作品欣賞》一書,在1958年年初正式發行後不久便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評與責問。這本書的成書時間是“大鳴大放”時期,而受到指責的時間恰好是在“反右”的當口。
1958年5月,批評者首先提出了這本書的編選方針“令人莫解”。
書中收集了13個國家的45幅照片,卻只收集了蘇、捷、匈、波4個社會主義國家的19幅照片,佔全部篇幅不到一半。更讓責問者感到奇怪的是,書中居然沒有一張中國攝影家的照片。
批評者憤憤不平地責問起狄源滄這種沒有“分寸”的行為來:
我們是6億人口的大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幾年來攝影事業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可是在中國人編的《世界攝影作品欣賞》中卻無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
而美國人的作品卻選了8幅,佔全部篇幅的六分之一弱。這又是為什麼?
另一批評者借讀者之口,也表達了同樣的不解:
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號稱《世界攝影作品欣賞》的一本書,沒有一張新中國攝影家們的作品,難怪讀者懷疑選編這本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一年以後,狄源滄在《編輯〈世界攝影作品欣賞〉的自我檢查》中對此做了檢查:
我當時被資產階級藝術觀點迷了心竅,在編選時眼裡充滿著那些資本主義國家的作品。這樣編出來的書裡,讀者很難體會到社會主義各國以攝影藝術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成果;反之,倒感到資本主義國家的攝影事業很有成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