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精銳,另一方面也是拖延時間,等‘虎吟’號這些戰列艦結束那邊的區域性戰爭,便是皇家海軍反擊之時——”
“皇上英明,張博那小子用的正是此計。”說著林佩文突然皺起了眉頭,原來不甘於被困的南洋水師終於冒著“敵方”的炮火強行衝出包圍,在損失了兩艘戰列艦和三艘護衛艦後,南洋水師的“中華二號”帶著已方七隻艦船強行突破了“獅吼”號的包圍,已經開始向另一邊的“中華一號”靠攏——
“好——這‘中華二號’的艦長是誰?關鍵時刻就要有這種破釜沉舟的魄力!”乾隆顯然也看到了“戰場”中的情勢變化,心裡極為滿意。
“回皇上,這個趙彬是漢軍鑲白旗人,年方二十三歲,是福建海軍學堂第一批畢業,原皇家海軍‘定遠’號艦長,兩個月前,被臣調到新建成的‘中華二號’戰列艦上。”
“朕記得大清有三所海軍學堂四個船廠,”一邊繼續觀察海戰,乾隆一邊沉吟道:“子玉覺得可還滿足得了我大清海軍的發展?”
“回皇上,發展海軍,船和炮是關鍵,要優且精,而指揮戰艦的人才更是核心靈魂,臣曾聽說:一隻獅子領著一群羊可以打敗一隻羊領導的獅群,這句話放在海戰上也一樣,堅船利炮,再加上真正懂得海戰的指揮官,皇上的宏圖霸業指日可待。”對乾隆採用激勵法一慣是龍門精英最常用的計策。
“嗯,回頭你們海軍部擬一個摺子,把海軍人才培養計劃報上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作為一國之君的乾隆當然明白戰爭中將帥的作用,“大清皇家海軍以後絕不能落於人後——”
“轟轟——”海面上炮聲依舊不斷,相繼又有六隻戰艦“沉沒”後退出演習,處於優勢的皇家海軍集中所有火力對“敵方”南洋水師展開炮轟,南洋水師也奮力還擊,隨著一方戰艦的迅速減少,勝負已分,“海戰”漸漸接近尾聲,半個時辰後,演習結束。
這時,皇家海軍和南洋水師所有參戰艦船重新排成“一”字隊形,繼續“虎視眈眈”對望。
“轟——轟轟——”
“轟——轟轟——”
“轟——轟轟——”
隨著“愛新覺羅號”上林佩文三次揮動旗語,五十艘軍艦同時鳴炮三聲,每艦隻鳴兩聲主炮,一百聲火炮的聲音幾乎能將天地震裂,就是回聲也大得驚人,許多人不得不捂住耳朵才能不讓自己躲到船艙裡去。
炮聲方歇,“愛新覺羅號”和“金武號”等三隻軍艦由中間海域緩緩駛過,大清皇家海軍也是第一次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檢閱。
約半個時辰後,大清皇家海軍的軍事演習完美落幕,大清第二支海軍“南洋水師”正式成立。
苦學習,勤訓練,忠於水師;保海洋,護商船,宣我國威
軍事演習之後乾隆為新成立的南洋水師親筆題詞,各大報紙紛紛刊登,更是用大幅篇章介紹了這次演習,各國駐清公使也紛紛向國內報紙寄回稿件,法國《巴黎時報》稱:遠東出現了第一支強有力大的海軍力量,也許有一天,歐洲海軍便不能再在遠東海洋隨意航行。荷蘭《鹿特丹晨報》寫道:已經持續了六年的歐洲戰爭讓各國受到極大的損傷,荷蘭政府應該提前考慮與清國加強海軍建設方面的合作,一個富強穩定的東方大國是荷蘭需要的朋友……
相較於其他國家的熱切,英國似乎對這場實際上由自己引發的演習並沒有多少興趣,《倫敦時報》只是輕描淡寫道:清國皇家海軍亮相世人眼前,五十艘艦船參加海軍演習。不過與此同時,英國首相紐卡斯爾公爵在經過慎重的考慮,還是讓海軍部給帶領遠東艦隊的珀科克爵士下達了命令,禁止對清國商船採取任何行動,因為帝國不準備考慮在遠東開闢另一個戰場。
作者有話要說:親們能不能編句更有才的海軍題詞?
光是查閱海戰資料我都忙暈了!
海面濤平心難靜
海軍演習的次日,泉州上海天津等港口一天之內有一百多隻商船起航,創大清海上貿易發展以來最高峰。
三天後,皇家海軍“龍騰號”“虎吟號”等十幾艘艦船護送乾隆以及滿朝文武離開馬尾嶼,和榮永璉等人卻秘密留在福建南洋水師基地,當天傍晚,一隻由馬尾嶼駛出的商船緩緩靠近臺灣寶島。
“晚上風大,又累了一天,進去歇著吧。”望著甲板上迎風而立的和榮,永璉不由得上前道。
“進去也靜不下來。”一次海軍演習竟讓乾隆萌生了爭奪海上霸權的心思,這是之前誰也沒有想到的,不過和榮並不害怕,相反,她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