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頁)
革的新帝會將中國帶進另一個盛世。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中國的榮康新政早已經超越了先祖們三代人共同創造的康乾盛世。
兩千年前,大漢鐵騎的千里遠征讓世界記住了這麼一句話: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千年前,一位極具雄才大略的中國皇帝被周邊各國國君共同尊為天可汗,長安城裡萬國來朝——時隔千年,中國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頂峰,而帶領中國走到這一步的便是大清孝宗榮康帝,愛新覺羅永璉。
後世史學界有語:清孝宗皇帝,非漢武唐宗不可比!亦有人用聖祖評前朝洪武永樂之語讚揚孝宗: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言歸正傳,話說在戰場上敗給中國的英國,現在則唱起了自己的拿手好戲,用一慣對付法國的辦法來對付中國,開始全力扶植日本和俄國與中國為敵,不但極速擴大了與兩國的貿易往來,更是大力扶植兩國的海軍建設,為此,英國甚至貸款幫助兩國建立了歐洲最發達的造船廠,所有裝置全部是英國皇家海軍御用浦利茅茨船廠提供,工人也由英方親自培訓,手把手教會他們歐洲最先進的造船技術。
一時間,國際上甚至傳出了英俄日締結了三國同盟的訊息——
英國人的打算世界人都看得明白,中國更是早在英內閣做出扶植日俄的決定時便得到了訊息,因為一場大戰方歇,英國的舉動倒也在中國朝堂上引起了小小的騷亂。
“有什麼好擔心的?狗也不是那麼好養的!”冷哼一聲,和榮望著眼前的幾個小子輕斥道:“回去都給我查查中國海軍從無到有,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你們以為英國人幫他們造一批軍艦就能威脅中國海軍了?”
“還是大姑姑想得周到。”綿恩第一個回過神來:“從中國開始籌建皇家海軍至今,已經超過整整十年了,每一年在海軍投入上所花的軍費更是不匪——而英國不過是中國的敗軍之將,他帶出來的徒弟自然也掀不起大浪。”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綿恩,咱們也不能自信過頭,還有一句話叫驕兵必敗,你們不要管英國怎麼做,日本俄國如何,只要中國的海軍繼續保持目前這種鬥志,不走下坡,我們就不用太擔心。”
“可是姑姑,兵書上也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十三叔,姑姑沒有錯,書上也沒有錯。”綿德開始替永景解惑了:“孫子上說的是,戰爭期間,你不但要知道自己的實力,也要清楚敵人的實力。但是英國現在只是開始幫助俄日兩國造軍艦,日後與中國海軍交戰的敵艦還沒影呢,我們若是現在就開始緊盯著他們——那也未免太被動了吧?而且這樣主次不分很容易顧此失彼。”
“對啦,就是這個意思,無論是戰場上也好,還是其他事情上,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可是非常不利的。”微微一笑,和榮又繼續道:“而且,姑姑一開始也就說了,狗也不是那麼好養的,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狼了,會噬主呢!”說實話,和榮心底還真有那麼一點點期盼,希望小日本能主動挑起事端,那麼,到時候——中國軍隊就可以名正言順殺過去報仇雪恨了!
“正是呢,俄國人幾乎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領土擴張慾望最強的人,中國並不是他們的唯一目標,而英國又恰好是在全世界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國家,只要我們牢牢守住烏拉爾防線,讓俄國人從中國這裡討不到好處,他們自然會把目光投向他處!”
“這樣實在太好了,最好讓他們打個兩敗俱傷,讓英國人自食惡果——”
“我知道姑姑和大哥的意思了,”沉思片刻,綿慈也望著綿恕和永景總結道:“也就是說不管俄國英國或者其他什麼敵人如何,我們中國始終要保持一慣的強硬,誰敢隨便動什麼心思,我們便狠狠地打回去,讓他們牢記這樣一個教訓——犯中國者雖遠必誅!”
“對,就是那句話——讓世界都知道這句話:犯中國者雖遠必誅!”綿慈的話簡單說到和榮心坎裡去了,望著眼前的少年,和榮毫不掩飾自己的讚賞:“我們不主動挑起事端,但若是有人要生事端,我們也絕不怕事,我們奉陪到底!昔日秦滅六國統一天下時,六國若是傾力抗戰,即便不能改寫歷史,也必定不會那麼快就滅亡,可是六國面對來勢洶洶的秦軍,向來敢於抗戰者少,主張談判妥協退讓者多,最終讓秦只用了十年時間便滅亡了原本與秦同樣強大的六國,所以《史記》有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沉吟間和榮終於忍不住又道:“你們都記住了,不止是土地不能割,賠款也不能給。想一想,如果我們打輸了,又把自己國庫的錢送給敵人,只會讓敵人有更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