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直接整編,裁減完後再酌情劃分一些部隊留給綏署使用。到底留給綏署多少部隊,具體如何整編,這是會議商討要點之一。二是裁減下來的官兵如何安置。南京方面不斷催促我們儘快裁減,至於裁減下去的官兵如何安置,他們卻不怎麼關心。這是甫公和他們鬥爭的一個焦點。甫公主張,還是像上次整軍那樣,一部分轉變為省保安隊,一部分去搞移兵屯墾。”
“甫公的辦法好!移兵墾荒,既解決了官兵的生活問題,也減少了老百姓的負擔,還增加了糧食生產,有利於緩解目前的大災荒。”潘文華插話表示支援,眾人當即附和。
“說起大饑荒就來氣!他南京政府收走了我們省的財權,賑災卻很不積極,結果,全省消除了防區制,實現了軍政統一,卻沒有錢去賑災,去年餓死的人,比前年更多。”綏署經理處長甘績丕說。
“借用軍餉和公務員工資賑災,只能是杯水車薪。軍餉、工資和賑災款項,中央再也不能拖欠我們了,這個事情很重要,會上要提出來討論解決。”鄧漢祥說。
“那就由績丕負責提。”劉湘說。
“嗯!我把中央發給綏署的軍費,和綏署下發的軍費賬目,統統拿給財政監理處長關吉玉核對,讓他曉得我們綏署為給川軍弟兄發軍餉,實際上是倒貼錢的。”甘績丕立即答應下來。
“好!這個辦法不錯!”劉湘當即肯定,眾人紛紛喝彩。
“可是,南京方面一直沒同意移兵屯墾的辦法,這件事情也得在整軍會上商討。”鄧漢祥接著說。
“這兩年旱災實在嚴重,全省各地都在餓死人,總不能只管裁減川軍,不管川軍生存嘛!我看,這件事情,沒有啥子商量頭!他們要是不同意這個辦法,我們也不理他們的整軍要求。”劉湘親信旅長劉兆藜氣憤地說。
“嗯!要是兆藜兄是老蔣或者何應欽就好了。”鄧漢祥笑道,大家都苦笑一通。
鄧漢祥接著說:“第三方面的議題,是軍隊的人事權。南京方面要求收走各軍團長以上中高階將領的任免權,由中央統一負責軍官任免。”
“收走了人事權,中央倒是加強集權了,我們又怎麼指揮下面的部隊?”立即有人抗議。
“還有更厲害的。第四,是財權。所有部隊、所有官兵的軍餉,以後每次都由行營方面派人點名發放。”
“哦!”眾人譁然。
“每個月都要到所有部隊去跟每一個官兵點名發餉?他們重慶行營不嫌麻煩,我還嫌累喲!”又有人抗議。
“都是第二次大裁減了,怎麼可能還有空額嘛。我看,他們只不過是想把手直接伸到川軍各部的中下層去。”有人猜測說。
“嗯!多半如此!”隨即有人附和。
“未免手也伸得太長了嘛!”有人諷刺說。
“另外,還要我們交出所有的兵工廠,包括兵器修理廠和鋼鐵廠。”劉湘插話道。
“狗日的!這麼黑啊!”有人罵起來。
“這一項,實際上是既不讓我們製造武器,也不讓我們修理武器,武器裝備全都由南京方面統管,以後要更換裝備、補充彈藥乃至於日常維護,都得向南京方面打報告請款,才能進行了。”潘文華解讀說。
“他媽的,我們川軍的裝備本身就非常簡陋了,現在連土槍和修理都不許自己搞,這樣子整下去,我們遲早都得重新用菜刀打仗!不行,這一條堅決不能接受!”有人罵道。
“其實啊,在這一條上,我們這邊還稍微好一點,現有的裝備和彈藥勉強可以應付一段時間,裝備比我們殘破得多的川北鄧錫侯45軍、孫震41軍,這次不跳起來才怪。”劉湘不動聲色地插話說。
眾人立即明白話中含義,不再抨擊這一條,靜下來聽鄧漢祥接著講:
“原則性的東西,六月份的討價還價已經敲定了。當時討價還價之艱苦,在座的有的可能還不太清楚。3月18日,我第一次奉命到南京協商,一下機場,就被幾十個中外記者包圍了,說是盛傳四川要造反,向我求證這件事情。”鄧漢祥說完苦笑了一下。
“打了二十年內戰,四川軍民早就厭煩戰亂了,如果南京方面不欺人太甚,川軍怎麼可能造反嘛!”劉湘說。
“他媽的,肯定是他們派特務造的謠。”
“賊喊捉賊!”有人罵道。
“就是,我就搞不懂,這個蔣介石,怎麼就這麼喜歡內鬥,唯恐天下不亂,打了幾十年內戰,還不厭煩。結果,先前東北軍在中原大戰的時候全力挺蔣,幫中央軍獲勝,蔣介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