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龍墩上的悖論 > 第1部分

第1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夭壽了,我在遊戲養了個修真女友網球鬼才:我的打法有億點點強星鐵:小判官身邊的傀儡師eva:從龍族歸來的碇真嗣輻射海求生,從小木筏到黑珍珠號HP就你叫伏地魔?黑魔王?這也不夠黑啊區區如懿,打就打了港片:拿王炸開局,專嚯嚯女神第五人格:各自安好火影:從百分百完美虛化開始!入住黃金庭院後,愛莉拉我直播女扮男裝後,我被校花瘋狂表白風流短跑之神時空中的深情魯魯修凌駕於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網遊之熟女陪我上青雲穿越戀歌:上官與夏侯【HP】布萊克家族莫名其妙的異世界冒險

祖龍空作萬年圖(1)

歷史老人同雄心勃勃的始皇帝開了一個大玩笑:你不是期望萬世一系嗎?偏偏讓你二世而亡;你不是幻想長生不老嗎?最後只撥給你四十九年壽算,連半個世紀還不到。北築長城萬里,抵禦強胡入侵,不料中原大地上兩個耕夫揭竿而起;焚書坑儒,防備讀書人造反,而亡秦者卻是不讀書的劉、項。一切都事與願違,大謬而不然。

始皇帝的一生,是飛揚跋扈、自我膨脹的一生,也是奔波、困苦、憂思、煩惱的一生;是充滿希望,壯麗飽滿的一生,也是缺憾重重的一生。在整個生命途程中,他被慾望的神話折磨得昏頭脹腦,顛倒迷離。每一步,都試圖挑戰無限,衝破無限,超越無限,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向著有限迴歸,向著有限繳械投降。

他的“人生角鬥場”,猶如一片光怪陸離的海洋,金光四濺,浪花朵朵,到處都是奇觀,都是誘惑,卻又暗礁密佈,怒濤翻滾;看似不斷地網取“勝利”,實際上,正在一步步地向著船毀人亡、葬身海底的末路逼近。“活無常”在身後不時地吐著舌頭,準備伺機把他領走。結局是:“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李白詩句)這是歷史的無情,也是人生的無奈。

西哲有言,人在根本上看,不過是活脫脫的一團慾望和需要的凝聚體。還說,人類現有的文明,是建立在人類自身進取的本性和慾望的擴張之上的。就是說,生而有欲,原是人之本性;這種本性的昇華——慾望的擴張,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看來,不加分析地、一概地否定慾望與需求,既不符合人性自身的實際,更有悖於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不過,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限度。度,規定了事物的本質,也決定著發展的方向。欲求,自然也不例外。

人的生命有涯而欲求無涯,以有涯追逐無涯,豈不危乎殆哉?這個道理世人皆知,並且無不認同;然而,舉世卻少有自覺抑制欲求而知止足者。這就叫矛盾,就叫悖論。

魯迅先生說過:

中國人有一種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孫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很長久,永遠不死;及至知道沒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卻希望自己的屍身永遠不腐爛。

我以為,號稱“千古一帝”的秦王嬴政,就是這種“中國人”的一個典型代表。

秦始皇的慾望真是多極了,大極了:既要征服天下,富有四海,又要千秋萬世把嬴秦氏的“家天下”傳承下去;既要一輩子安富尊榮,盡享人間的快樂,又要長生不老,永遠不同死神打交道;即便是死,也要屍身不朽,威靈永在,在陰朝地府繼續施行著他的統治。難為他,想像力竟然如此發達,製造出了一個舉世無與倫比的慾望的神話。

宋代詩人陸游有一句非常形象而又意味深長的詩:“利慾驅人萬火牛”。說是在慾望的驅使下,人就像有萬條“火牛”在屁股後面頂撞著,瘋狂地奔逐,拼命地追趕,什麼飢寒勞累,崎嶇險阻,哪怕是破頭流血,甚至於拼上一條命,也全不在乎。

“火牛”是古代的一種軍事進攻方法。戰國時期,齊將田單曾用“火牛陣”大破燕軍。當時,他集中了一千多頭牛,每個牛角上縛以利刃,又把灌上膏油的麻、葦等易燃物緊束於牛尾。日落黃昏之時,田單聚集五千壯卒,以五色塗面,各執利器跟隨牛後。然後,將牛群驅向燕軍營中,點燃起牛尾上浸油的掃把。尾部被火燒痛,牛群激烈奔逐,角刃所觸,非死即傷,燕軍自相踐踏,慘遭敗績。

用陸老詩翁說的這種情境,來狀寫秦王無限、無度、無極、無止的慾望,可說是恰中肯綮。

秦王嬴政首要的慾望是征服四海,統一天下。這盤棋下得很漂亮。從公元前230年撲滅韓國,到公元前221年吞併強齊,十年時間,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把割據稱雄的六國群雄一個個吃掉,最後,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他自認已經德侔“三皇”、功邁“五帝”,遂設想將這兩種稱號兼備於一身,而稱為“皇帝”,並在前面冠上一個“始”字。“始”者,開山鼻祖之謂也。一則,說他是中國皇帝之首創;二則,意味著嬴秦氏的“家天下”,萬世鴻猷肇基於此。於是,頒佈命令說:

祖龍空作萬年圖(2)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要實現這一至高無上的終極目標,就必須徹底消滅一切可能危及其專制統治的政治勢力。為此,對外連年頻繁用兵,調遣數十萬大軍,三次征伐嶺南,佔領包括現今兩廣地

目錄
新婚蜜蜜寵:天才嬌妻,惹不起!游泳的魚-與鑽石王老五的契約愛情(出版)一個平民的哲學(連載)色舞傾城:獨愛王的霸道小妾小蝦米的迷糊失身記為什麼是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