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展翩然而去,改入《申報》任事。兩潘皆去,陳布雷獨支全域性,處境甚困。《商報》之編輯立場,素支援國民革命,而董事會與孫傳芳關係甚深,結好北洋軍閥,意見不一致,陳布雷甚為苦悶。從10月到陰曆年底,陳布雷在《商報》勉持殘局,兩潘先後他去,要聞由胡仲持主編,商業新聞由馮柳堂主編。陳布雷慨然說:“餘若一足承全鼎,撫今念昔,悵悵不怡”。《商報》投資者,以報紙作拉關係之工具,干涉言論、新聞,逼走一位人才,為史量才延攬而去的潘公展。傅筱庵不及史量才。史量才後於滬杭公路上遇刺。《申報》還維持到上海淪陷;而《商報》先關門。傅筱庵私心過重,好名貪財,後竟附日,沐猴而冠,任偽上海特別市長被其僕(背後為軍統操縱)所殺,作為漢奸,萬人唾罵。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在北惟顏旨微,在南惟陳畏壘(1)
楊度致顏旨微信函葉恭綽《商報》已近黃昏,陳布雷苦心維持。陳布雷說:“有一事使餘感奮者,則葉譽虎(恭綽)去年在京聞餘病,特寄三百金助藥餌資,且道念想思之深。葉君去年至滬,曾約餘相見。且謂:滬上友人曰:全國報界中,主持社論之人才,寥寥不可多得。其論議周匝,文字雅俊者,‘在北惟顏旨微,在南惟陳畏壘’而已”,指當時新聞界兩大言論巨擘:“北顏南陳”,在新聞史上有記載,傳至今,亦傳於後。報史留美名如陳布雷者,能有幾人?葉恭綽,字譽虎,號遐庵,廣東番禺(今中山縣)人。清末以部曹,置身宦海。入民國後,承孫中山賞識,升以交通部要職。由此因緣,從而蒙受梁士詒之知遇,累升至財政總長。“三水梁燕生先生年譜”由其編訂。葉恭綽文章,頗足擊節讚賞。葉公超是其令侄,字畫兩絕,很有才氣。葉氏愛才,遠道贈金,到滬面譽陳布雷。
“在北惟顏旨微”係指北平《益世報》惟一主筆顏旨微。顏名澤祺,旨微其字。原籍山東,世代居北平。早年留學日本,習法律,國學造詣甚深。所藏經史子集極多,且有不少絕板善本。其家藏古籍,及明清名人書畫,皆系祖傳。民國十二年至十七年間,顏任北平《益世報》主筆,每日撰論一篇,從未間斷。與《益世報》創辦人雷鳴遠(天主教神父,入華籍之比利時人)為忘年交。雷鳴遠神父經常在歐洲傳教,社務委託總經理杜竹宣代理。顏旨微為總主筆,總編輯潘雲超。郭春濤、成舍我、張公恕、朱虛白、曹見微等分任編務。當時北平有報紙十數家。《益世報》、《晨報》、《順天時報》並稱京都三大報。《益世報》為天主教文化事業之一。總社設北平,天津設分版,同享盛譽。其時北洋政府歷黎元洪、曹錕兩個總統,至段祺瑞執政,張作霖的大元師府,有直系、安福系、奉系等軍閥,連年內戰。文人政治人物如顏惠慶、顧維鈞、孫寶琦、王士珍等先後任國務總理,均以軍人為靠山。歷年向國外借款,以供內戰。如最著名金佛郎案,輿論譁然。顏旨微連撰社論10篇,反對向國外借款,延長內戰。言論精闢,立論公正,文字銳利,讀者無不心服,於是聲譽鵲起。顏旨微所寫社論,均用真名,不署筆名。字型如“聖教序”行書,挺秀清新。用通俗文言寫社論,仿梁啟超文體。見解卓越,富有熱情,絕無火氣,娓娓動聽,流暢易誦。因此,當時政論家有“北顏南陳”之稱。1928年(民國十七年)8月,北伐軍克復北平,蔣介石北上謁中山靈於香山。陳布雷隨行。抵平後與顏旨微初次把晤,互道仰慕,頗有相見恨晚之慨。從此訂交,常有魚雁往還。十九年10月,顏首次南下,陳布雷奉蔣介石命邀請至南京,入戎幕參政。顏以老母在堂,愛居故都,婉辭北返。顏氏於民國三十五年辭世。在平津陷敵時,匿名不出,不作偽政權任何職務。當時陳布雷曾謙謂:“傅筱庵常為餘述‘北顏南陳’以為榮,餘自以為文字見解,在南不及張一葦(季鸞),在北不及顏旨微、陳博生。而葉(恭綽)顧推重如此,可為愧悚也。”“北顏南陳”可比擬盛清有南北兩文豪:“北紀(曉嵐)南袁(子才),俱享文名。紀終身為官,袁乞歸不仕。北顏以記者終其一生,南陳後從政。風格不同。”
國民革命北伐軍進展神速。民國十五年春間,邵力子銜黨命自廣州到滬,約宴上海報界,說明革命局勢,並攜總司令蔣介石親筆簽名之照片贈陳布雷,謂“蔣公對君極慕重也”。是年年終陳布雷乘報館休刊之便,偕潘公展同遊南昌。陳布雷說:“北伐軍克鄂境後,彼中友人,屢有寄語,盼予及公展以記者資格,前往視察,兼可晤黨中諸先進,某君並轉述蔣公盼餘等相見之意。餘以北伐軍行將達長江下游,商報之編輯立場素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