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邊城亂雲(第1/3 頁)
林飛來到碼頭之時,遠處的海平面上已然出現了飄揚著蔡字大旗的戰船。遼東的十一月寒風凜冽,太陽似乎總喜歡躲在雲層的背後,吝於給大地帶來些許溫暖,天空中甚至還隱約飄起了細碎的雪花。可饒是如此,此刻錦西碼頭上依舊還是人頭攢動。因為包括林飛在內的每一個錦西城百姓心裡都清楚,那個即將駕臨錦西的少女使君不僅是他們的父母官,同時也掌握著他們所有人的生存命脈。
經過剛剛過去的夏秋二季的忙碌,而今的錦西城已然聚居了約莫七萬多人口。其中既有從青州移民來的頭兩批太平教眾,也有不少躲避戰亂的幽州百姓慕名來此定居。這點人口或許在中原算不了什麼,但是在幽州,在遼東屬國,卻已及得上一個中等遊牧部落的規模。只是相比全民皆兵的遊牧部落,錦西城內的老弱婦孺比例相對較高,真正能被抽調出來參與戰鬥的青壯年僅佔人口的兩成。好在林飛在建城之初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其不僅將錦西城修建成了封閉式的城寨,還配上了不少墨門機關鞏固防守。加之又有王烈等遼東豪強幫忙疏通打點遼東屬國上下的關係。所以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匪幫或遊牧民族兄弟來打牙祭。有了城寨的保護,不少移民們在經歷過最初的惴惴不安之後,紛紛扛起鋤頭在小白狼河沿岸開墾荒地。
起先遼東夏秋二季宜人的氣候以及肥沃的黑土地令移民至此的流民十分驚豔,以為從此以後能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過上期盼已久的男耕女織生活。直至冰風從極北之地吹來,剛剛開墾出的良田幾乎在一夜之間凍結,人們才意識到傳說中冰封萬里的可怕。且就在錦西百姓為已然露出獠牙的西伯利亞寒流憂心忡忡之時。來自東萊的船隊適時地為錦西城送來了過冬的糧草,同時也再一次向眾人彰顯了一番東萊對錦西的控制權。
當身披絳紅鶴氅的蔡吉自跳板走下船時,碼頭上響起了一片不小的騷動聲。誠然不少太平教眾早已知曉幫助他們自中原移民來此的父母官是個叫蔡安貞的少女。可真正見蔡吉的人卻少之又少。人們丟蔡吉這位女使君的認知更多的是來自於“點蝗成蝦”,“玄女下凡”之類的神怪傳言。至於原本就訊息閉塞的幽州流民更是壓根都想象不到這世上還會有女州牧存在。
姑且不論錦西城百姓如何好奇於女使君的芳容。身為錦西城的建造者,以及實際管理者的林飛卻知蔡吉此時此刻來錦西。對他以及錦西城都具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不,還未等蔡吉走近人群,林飛便率先領著一干城內主事。上前相應道,“見過使君。”
“林郎君不必多禮。”蔡吉面帶微笑著環視了一番周遭的風景,不禁由衷誇讚道。“兩季築一城。林郎君真是好手段。”
“使君過獎。錦西城能有今日之規模全仗使君大力支援。飛不過是聽命行事罷了。”林飛謙遜地作了一揖。
“林郎君此言差矣。本府遠在東萊無暇顧及遼東事務,錦西能成城乃林郎君以及在場諸君的鼎力相助之功。吉在此代眾百姓謝過諸君辛勞。”蔡吉說罷以帶著一絲優雅的微笑向眾人點頭致謝。直引得在場的主事們受寵若驚,連連口稱不敢。
不過林飛卻發現蔡吉在致謝的同時用眼角的餘光掃視了一番自己的身後。於是靈機一動的他趕緊指了指不遠處山頂上的一座道觀,向蔡吉說明道,“於道長眼下正在太平宮修仙,要不飛這就派人去請於道長?”
林飛口氣雖是恭敬,但蔡吉又何嘗不能從對方的字裡行間聽出些許話外之音。此刻無論是于吉的故意避而不見,還是眼前林飛的話裡帶話。都讓蔡吉意識到眼下的錦西城並不簡單。不過想歸想,蔡吉的臉上卻依舊掛著和煦的笑容,只見她衝著林飛大度地擺手道:“無妨。於道長乃世外高人。吾等怎能以俗事擾其修仙。”
林飛聽蔡吉如此表態,倒也不急著當著眾人的面拆穿于吉打的那些小九九。在他看來既然于吉已然萌生了異心。那自己就有得是機會同蔡吉商量對付那神棍。因此這會兒的林飛也只是雲淡風輕地拱手作揖道,“既是如此,飛在此代於道長謝過使君。”
眼瞅著林飛裝模作樣的架勢,蔡吉在心照不宣地微微頷首之後,旋即便將目光投向了站在林飛身後的一個壯漢身上,“這位壯士是?”
“青州人王烈見過蔡使君。”王烈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禮。一旁的林飛則適時地上前介紹說,“王郎君乃遼東巨賈。正是多虧了王郎君在遼東屬國四處打點,錦西城方能與周邊各部族和睦相處。”
蔡吉何嘗不知王烈乃是李敏的心腹,遼東的豪強。只是有許多事情此時此地並不適合多談,所以蔡吉也只是寒暄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