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青州之鵬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2/3 頁)
,便順勢回頭向抬頭挺胸的管承頷首道,“子奉這次可是立了大功。本府原本只想借水師威脅一下呂布軍,沒想到呂布竟直接退回了黔陬城。”
一旁的郭嘉見蔡吉言語之間流露出了得意的情緒,不由一個拱手沉聲向其提醒道,“主公,呂布此番之所以退得如此乾脆,一來是被吾軍在不其城外打下了氣焰,二來則是呂布此番北上青州並未攜帶水軍,因此暫時無法對付東萊水師。然東萊水師兵馬有限,同樣也無法登岸威脅黔陬城。如此看來,倘若之後不出意外,東萊怕是還需要同呂布在黔陬城對峙上一段時日。”
“奉孝先生言之有理,眼下確實尚未到慶功的時候。”蔡吉虛心欠身作揖之後,又跟著感慨道,“雖說此番仰仗諸君鼎力相助擊退了呂布,但不其一戰下來東萊軍損失也不小,怕是要休整一段時才行。”
原來這一次的不其之戰東萊軍雖成功伏擊了呂布軍。但其本身也為這場伏擊戰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特別是充當誘兵的那一萬人馬,竟整整折損了六成兵力。再加上之後部隊在伏擊中的傷亡,以及張遼偷襲本陣所造成的損失。經戰後一番統計,東萊這一仗滿打滿算共損失了近八千兵馬。與呂布軍的傷亡可算是在伯仲之間。因此蔡吉在呂布大撤退之後並沒有下令部隊追擊。不是她不想追,實在是追不動了。
然而相比蔡吉對不其之戰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唏噓。在場的東萊將領們卻都是一副滿不在意的模樣。這不,太史慈就擄著長鬚向蔡吉笑道,“主公莫憂。不其之戰雖打得慘烈。然東萊折損的大多為步卒並未傷筋動骨。更何況吾等還得了呂布留下的兩千匹戰馬。只要再徵召上一批壯士,用不了多久又能得一支精兵來。”
“太史將軍所言極是。經此一役,府君威名遠揚。想招人還不容易。”張頜跟著附和道。
雖說太史慈與張頜那種將士兵當做消耗品的態度令蔡吉有些不適應。但身處亂世之中的她也知這就是戰爭。將軍可以在平日裡將士兵當做兄弟、當做子侄來愛護,可真到了戰場之上,如果有需要,愛兵如子的將軍們依舊會毫不猶豫地將士兵當做炮灰來使。事實上,經過青州之亂,蔡吉也已逐漸踏入了將軍們的思考領域。正如之前為了解決東萊的危局,蔡吉果斷地激怒呂布,為不其縣引來兵災。她甚至還曾做好了放棄不其縣的準備。雖說不其縣最終是有驚無險保全了下來。但戰爭結束之後。蔡吉還是希望能做些事來進行彌補。
“那徵兵一事就拜託二位了。”蔡吉微笑著接受了太史慈與張頜的勸說,同時又回頭向童恢頷首道,“童縣令。本府打算免除不其百姓三年賦稅,一來是為了報答不其百姓的忠義。二來不其此番深受兵災,百姓須修生養息一段時日方能恢復元氣。”
童恢雖不知曉蔡吉心中所想,但他還是能從蔡吉的言語之間感受到其對百姓的歉意。而這種歉意在萬物為芻狗的亂世,顯得尤為地難能可貴。畢竟這世道多得是拿百姓當墊腳石的諸侯,而有心思回頭看一眼“墊腳石”的人卻少之又少。所以就算明知不其的兵災是蔡吉引來的,這會兒的童恢還是忍不住感慨道,“府君真是愛民如子。倘若天下間的重臣都能似府君這般擁有赤忱之心,大漢也不至於淪落至此。”
童恢這話讓蔡吉多少感到有些羞愧。因為她到東漢已經近兩年了。這兩年來她雖一步步坐穩了太守之位,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家臣團,但未來的道路依舊坎坷而模糊。蔡吉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其實根本沒改變任何東西,亂世依舊是亂世,芻狗依舊是芻狗。甚至連她本人也同這個時代的諸侯們一樣,在用生命築起自己的威名。
而與此同時東萊的發展也陷入了瓶頸之中。雖說這一次靠著郭嘉、太史慈、張頜等人的幫助,蔡吉與東萊郡渡過了被袁譚與呂布前後夾擊的難關。可這並不代表東萊郡從此就可安枕無憂,更不代表她蔡吉就能搖身一變成為青州霸主。相反,熟知歷史的蔡吉很清楚自己目前也就是個同呂布、張繡、張魯、公孫度之流半斤八兩的小諸侯而已。或許仰仗東萊的根據地,以及北地錯綜複雜的關係,能讓她同張魯一樣多撐上幾年。但如果自己無法在這幾年內取得質的飛躍,那東萊被大勢力吞併將是早晚的事。屆時是像呂布、公孫度那般與大勢力對抗?還是像張繡、公孫度那般選擇臣服?
對於一心想要避免五胡亂華的蔡吉來說,無論那一條前景都不樂觀。五胡亂華的本質在於中原皇權、世家、寒族間的博弈。要解開此結,就必須進行對漢王朝原有的體制進行變法。但變法的推行,並非取決你有沒有才華,而是取決於決策者支不支援你的改革。其支援的力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