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2/3 頁)
紙上的內容,替本府寫一封信給袁紹,措辭要謙恭、要奉承,但也不能太過獻媚。”蔡吉從袖子裡抽出一張寫了不少字的綿紙遞給禰衡道。對於禰衡在大白天打瞌睡,蔡吉本人倒並不介意。畢竟相比禰衡在歷史上喜歡隨意更改同僚文案的不良作風,那蔡吉還是情願他沒事打瞌睡的好。
不過禰衡顯然被新來的工作提起了精神。卻見他先是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蔡吉遞來的稿紙,跟著閉目想了一想之後,當即便將白紙往案牘上一攤,然後研墨潤筆,洋洋灑灑地埋頭書寫起來。一旁的蔡吉、郭嘉、龐統眼見禰衡只是沉吟片刻,便揮毫點就,無不好奇地上前圍觀。而禰衡對此卻並不在意,依舊自顧自地埋頭疾書,不多時便將完成的書信遞給蔡吉道,“請主公過目。”
蔡吉接過禰衡寫好的信。定眼一瞧只覺這文章寫得辭藻華麗,令人朗朗上口。不過蔡吉自付自己文學素養不高,於是她又將信轉交給了郭嘉與龐統過目。郭嘉本不打算接手,可誰知龐統卻搶先一步取過信上下掃視了一番。緊跟著便聽他頗為詫異地小聲“咦”了一聲。眼瞅著龐統的表情由最初的質疑到此刻的驚歎,蔡吉心知禰衡這封信確實寫得好。看來歷史上對其文采的評價都是中肯的。
不過蔡吉卻並沒有就此立即誇讚禰衡。只見她跟著又向其吩咐道,“本府明日要出席龍口港商船的出航儀式。還請先生再寫一篇致詞。”
禰衡聽完蔡吉的吩咐,這一次竟連想都沒想。直接就提筆寫下了出航所需的致詞。見此情形,蔡吉哪兒還再有疑慮,當即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脫口稱讚道。“先生詞章縱橫,真乃奇才!”
禰衡被蔡吉如此一誇讚當即就露出了得意之情。只見狂勁上來的他將筆一擱,傲然地向蔡吉反問道,“主公還有吩咐否?若無吩咐,衡要歇息了。”
然而面對禰衡“無禮”的問話,蔡吉卻並沒有生氣。更沒有應著禰衡的話頭委以他重任。因為蔡吉很清楚禰衡的才華確實出眾,可他的性格和脾氣卻並不適合做官,更不適合參與政治。所以蔡吉在勉勵了禰衡一番之後。便任由其繼續打瞌睡了。
就這樣,翌日一早,蔡吉帶著禰衡寫的稿子出席了出航儀式。當她當眾念出致詞之時。蔡吉能敏銳地覺察到在場鄉紳名士的反應有別於從前。從前蔡吉唸完稿子,鄉紳們也會誇讚幾句。但那明顯都是奉承。而這一次蔡吉卻能明確地從對方的眼神中讀出驚訝與欣賞。面對如此顯著的變化,蔡吉不得不在心中感嘆,領導花再多的時間提高文學素養,都不及找個才子當秘書來得實在。
不過蔡吉這日出席商隊的出航儀式的主要目的,並非是要向外界秀她新秘書的才學。她之所以會在百忙之中抽時間來參與一支商隊的儀式,是因為這隊商船所運載的乃是第一批移民遼東的太平教民。由於這個時代最大的海船一次性也不過僅能運載一千餘人。故這一批移民不過一萬餘人而已,相比于吉所說的十萬教民只是一個小數目。不過好在遼東離東萊並不遠,往來多運幾次的話,相信到年底錦西港的人口很快就能達到三、四萬人,如此這般也能形成一個不小的營寨了。
此時此刻望著船上那一張張虔誠的臉龐,蔡吉不禁感嘆有時候面對未知的世界還真需要信仰的力量來做後盾,無論這信仰是來自神靈,還是來自貪婪。不過想到神靈,蔡吉不由下意識地回頭,向身後的小道士王韞問道,“怎麼沒見於道長?”
“回使君,先師在兩個月前已先行渡海前往錦西港。”年輕的小道士謙卑地作答道。
于吉提前兩個月去錦西?莫不是怕自己在船上嘔吐的模樣有損仙風道骨的形象吧。蔡吉在心中壞壞地腹誹著于吉。不過腹誹歸腹誹,蔡吉還真得感謝于吉的忽悠,若非如此她很難說服如此多來的太平教眾走兇險的海路移民去遼東。畢竟這些教眾來自於內陸,而非沿海。更何況海上也確實有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如巨浪、如風暴……碰上這等人力所不能扭轉的災難,除了向神祈禱之外似乎別無它法。好在這些船上的人也都擁有屬於他們的神。
且就在蔡吉暗自感嘆移民前路兇險之時,忽見段融領著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徑直朝自己這邊走了過來。雖然蔡吉之前並沒有見過這個老者,但透過對方的氣度與舉止,蔡吉猜想這位老者多半就是前河內太守李敏。因為在這個時代能有這等做派的人,多半都當過官,而蔡吉本人也是其中只一。
果然,段融一上來便引著那老者向蔡吉介紹說,“主公,這位便是來自遼東的李大人。”
“蔡吉見過李老。”出於尊老的習慣蔡吉連忙客套地向面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