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是寬麵條眼淚望天。這在宮裡待著,有些規矩她們都是知道的,也知道這晚膳是吃不到多少,就精心準備了美食。
芙蓉素炒,蟹黃蝦球,西湖醋魚,楊枝甘露,三鮮魚翅、燕窩羹......
各個都是魏夕兒的最愛。
狼吞虎嚥中~
“娘娘,您吃慢點~可別噎著,怎麼餓成這樣啊?”冬梅嘀咕。
“你又不是不知道,這大夥兒都顧著扮斯文,秀才藝,啥都不會的就做壁花,誰吃東西啊!大家都不吃,我也不好意思啊。”差點噎著的魏夕兒摸著肚子,總算是吃飽了。
“娘娘,吃完了消消食,一會兒咱們去啟祥宮哪兒看焰火。”
魏夕兒抱著肚子消食,想著這宮裡過年的習慣,她是第一次在宮裡過年啊,還是很新奇的,許多東西都與現代不同。
進入臘月後,年味會一天比一天濃,清朝管現在的春節叫元旦,清代宮廷過年有很多煩瑣的禮儀,也逐漸形成了很多習俗,這些習俗有的與現代相同,如煮臘八粥、貼春聯等,有些則為皇家所獨有。
不過清宮的春聯與現在流行的不同,因為滿族崇尚白色,所以清宮的春聯都是以白絹書寫,外包藍邊,內鑲紅條。每年臘月二十六日開始在各處楹柱和門戶上張貼,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三再摘下收起。
在掛春聯、門神的同時,東西六宮太監首領將各宮欽定宮訓圖“敬謹張掛”,到第二年收門神時再一併摘下收藏起來。十二份宮訓圖都畫有宣揚封建美德的古代後宮故事,無非教育後宮嬪妃遵守婦道、恪守三綱五常。
清代宮廷每年於臘月二十三這天在皇后的正宮——坤寧宮煮祭肉的大灶前祭灶神。祭祀時備香案,設供品三十二種及黃羊一隻,另有奉天內務府進貢的麥芽糖,皇帝、皇后都要親自到灶神前拈香行禮。
臘月二十四日,在乾清宮左右丹陛上安設萬壽燈兩座,丹陛下面左右安設天燈兩座。從這天起,天燈每晚都要上燈,一直到二月三日為止。萬壽燈的燈柱為盤龍楠木,燈柱呈八面形,每個燈柱上懸掛萬壽寶聯八幅,共十六幅。
除夕,在皇帝升保和殿筵宴時,總管內務府大臣率領人員從乾清門進入,把萬壽燈柱的寶聯收起,同時安設五色八角圓燈。除夕這天,在兩廊及甬道的石欄上也要裝燈,這天晚上及元旦、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等日,兩廊及甬道都要上燈,直到正月十八日撤燈。
除此之外,皇帝還需要封筆。皇帝封筆開始於康熙帝,除夕這天進行,表明這一年皇帝不再批答奏章。開筆則在元旦早上,皇帝清早起來,到各處拈香完畢後,來到東暖閣,點上蠟燭,寫上幾句吉祥語,如“宜入新年萬事如意”、“三陽啟泰永珍維新”等,就算開筆了。由此看來,所謂封筆,也僅除夕一天時間。
此外的習俗還有撣塵(打掃宮廷衛生)、元旦道新喜、遞如意、除夕筵宴鳴秋蟲、賜荷包、進春儀等。
魏夕兒還是很喜歡過年的氣氛的。歇過了後,就喊來了七格格與九格格。她給兩個小格格換好了衣服,披上了厚厚的大披風。將自己給她們做的白狐圍脖圍上,魏夕兒手工一般,但是勝在心思巧。白狐圍脖兩頭位置都被做成了可愛的梅花形,兩個小格格圍上都甚是可愛。
納鞋子魏夕兒是真的不在行,不過她將自己的想法詳細敘述給了冬雪,又畫了個簡易的圖,冬雪愣是給兩個小格格一人做了一雙雪地靴,那底兒納的厚厚的。兩個小丫頭穿著高興地跳來跳去。
本來魏夕兒也想給自己來一個的,但是考慮目前的狀態,還是放棄了,乖乖的穿她的花盆底吧,她可不能惹事兒。
兩個小格格穿著倒是無所謂了。乖巧可愛的很。
給自己披上厚厚的披風,一手牽著一個,往啟祥宮走去,宮裡是不許隨便私放焰火的,都是統一在啟祥宮外的寬敞空地統一放。今晚是年三十除夕,放的格外多,各宮都會去看。
太后年紀大了,沒有來。皇上、皇后都在,魏夕兒帶著七格格、九格格過去請了安。就退到一邊去,眾妃嬪看著粉嫩可人的兩個小格格,都連連稱讚。特別是倆人的雪地靴,很多人看後都很喜愛。都覺得小孩子穿著很好。
這古代的焰火與現代的焰火相比,一點也不遜色,龍鳳呈祥,萬家燈火......不僅名兒好聽,看著也是繽紛多彩,炫目十足。兩個小格格更是樂的蹦蹦跳跳的。
魏夕兒看的高興。連不遠處大吼大叫上躥下跳的還珠格格,魏夕兒都覺得看著挺好。
看著炫目的焰火,喜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