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2/4 頁)
的身份,做個小工人,就是為了學會更多的技術。 在李嘉誠剛開始生產塑膠花時,曾有一個外商希望大量訂貨。為了確信李嘉誠有供貨能力,外商提出須有富裕的廠家做擔保。李嘉誠白手起家,沒有背景,他跑了幾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沒有人願意為他做擔保,無奈之下,李嘉誠只得對外商如實相告。他的誠實感動了對方,外商對他說:“從您坦白之言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誠實君子。誠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經營之本,不必用其他廠商做保了,現在我們就籤合約吧。”沒想到李嘉誠卻拒絕了對方的好意。出乎意料的是,外商決定,即使冒再大的風險,他也要與這位具有罕見誠實品德的人合作一把,李嘉誠值得他破一回例。終於幾度波折,“長江”成為香港塑膠花行業的龍頭老大。而在李嘉誠的帶動下,香港也成為世界塑膠花生產的最大基地,李嘉誠被人們稱為“塑膠花大王”。 進軍房地產 李嘉誠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雖然塑膠花行業正蒸蒸日上,但是他已經覺察到了這個領域孕育著盛極而衰的危機。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思考著下一步的投資方向。 有一天,當他驅車經過郊區時,他忽然發現遠郊特別的荒蕪冷清,和市區的繁華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的香港的繁榮引來了許多著名財團,他們需要什麼呢?人生的幾個基本需要——衣食住行,他想到了“住”上,這麼多可供開發的資源還在這裡空置著,這就是商機啊!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地少人多,寸土寸金。其他都可以透過進口解決,只有“住”必須透過自己,所以房地產行業將會是最穩健、最有投資潛力的新興產業。     。 想看書來
華人世界的驕傲(2)
1958年,李嘉誠在香港北角購買土地興建了一座12層高的工業大廈,開始插足地產界,兼營房地產。1960年,李嘉誠在柴灣購地興建了兩座工業大廈。這兩座大廈的面積共12萬平方米。而在香港經濟迅速發展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香港的港島和新九龍中心地段地價猛升。洞察先機的李嘉誠,統率“長江”先人一步跨入地產界,併成為其中最積極的一支勁旅。 他將自己的經濟發展方針定為:“穩健中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儘管是小心翼翼,不輕易冒險,但他還是技高一籌地將經營塑膠花工廠所賺取的利潤,以及第一幢工業大廈源源不斷的鉅額收入,全部投資到房地產經營上。 幾年以後,由於香港局勢的動盪不安,香港的房地產一次一次不由人意地顯示了它大起大落的特色。在這個人心浮動、百業蕭條的大動盪中,李嘉誠再一次顯示出他獨具慧眼、遠見卓識的才能:他一方面加緊穩固大後方“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繼續使之在塑膠工業中獨佔鰲頭;一方面不緊不慢、胸有成竹地用現金、用最低價格收購那些急於脫手的地皮和樓宇。事實證明,待到70年代初,這些地皮和樓宇後來又起死回生,重新升值。李嘉誠大大賺了一筆。一舉超過香港頭號地產大王英資置地公司。 70年代後期,李嘉誠雄心勃勃,開始謀劃與實力雄厚並享有種種特權的老牌英資財團一爭高下。 李嘉誠經過多年積蓄力量,精心策劃,首先瞄準了老牌英資財團太古洋行下屬的青洲英泥公司,他暗中大量購進青洲英泥的股票,終於坐上了這個香港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水泥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寶座。不僅如此,他心裡始終在盤算著如何吞下和記黃埔集團這頭大象。 “和黃”屬於著名的英資銀行滙豐的屬下,當時經營不善,盈利不佳,滙豐銀行正在暗中物色一個勝任的經營者,在1979年9月,滙豐就主動將和記黃埔22.2%的股份割讓給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有限公司,使長江實業成了“和黃”企業集團的控股公司。轟動整個香港並令股市狂升。香港新聞界轟動到極點,各報刊雜誌紛紛用醒目的標題,形容李嘉誠這次“蛇吞大象”式的成功收購,有如在香港上空投放了一顆原子彈,其石破天驚的能量,驚動了整個香港並令股市狂升。這是香港歷史上第一次由一家華資財團吃掉了英資財團,它是香港華資財團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香港華資財團與英資財團平分天下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擊敗英資置地公司,吞併了“和記黃埔”,終於出了多年來華人在港的一口悶氣,在商業上打贏了一場仗,所以當時許多人稱李嘉誠為“華人的驕傲”,“華資地產的光輝,值得開香檳祝賀”。 李嘉誠瀟灑自如地揮舞著集資收購戰的魔棒,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行動。1986年,李嘉誠財團趁石油價格處於低潮時期,收購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控股權,同年12月初,李嘉誠私人斥資港幣1000萬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