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嗨�恍� �
Henry很有先見之明。在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能像那天那樣在午夜12點以前回家,幾乎成為了我最大的奢求。
決心說No!
做投行的那4年,我參與完成的最大專案是BP(英國石油)和Amoco(阿莫科)的合併。交易宣佈那天,是1998年8月10日。當時,我已經離開紐約,遷往摩根斯坦利香港分公司工作。或許是因為剛搬到香港不久,炎熱潮溼的天氣和完全不同的工作讓我每天心煩意亂,對紐約這個我僅僅生活了不到兩年的城市,竟然產生了許多鄉愁一般的懷念。
11日上午,我和往常一樣來到辦公室,看到電話上紅燈閃爍,顯示我有新的留言。
我把電話放在擴音上,心不在焉地一條一條過著留言。突然,一個我聽過成百上千次、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出現了:AdresRubio!
我一把抓起了電話,Adres露出潔白牙齒的笑臉彷彿就在眼前:“你好子墨!是我,Rubio,Gordan和Ji…Ann也在這裡。”然後,電話中響起了Gordan和Ji…Ann與我打招呼的聲音。
“我們的專案終於完成了。恭喜你!更感謝你過去一年多的辛苦工作!能夠和你一起做專案是我們的榮幸,沒有你在,我們的慶功晚宴會少很多樂趣,不過Adres會負責把紀念品寄到你手上。我們都很想念你!”印象中,一向嚴肅深沉的Gordan,聲音從來沒有如此歡快過。
的確,Gordan怎能不開心呢?BP和Amoco的合併價值560億美元,超過了3個月前剛剛宣佈的Daimler和Chrysler380億美元的交易,是截至到那時最大規模的工業合併。以交易價格計算,新公司市值高達1400億美元,不僅能夠邁入世界三大石油公司之列,還將成為英國最大的公司。作為Amoco的顧問,摩根斯坦利也將從中獲取鉅額的顧問費用。
短短的留言讓我思緒起伏,我的心彷彿飛回到了萬里之外的紐約,而記憶也翻回到一年多以前,我加盟Amoco小組的日子……
1997年5月的一天下午,我剛結束了一個內部會議,隨身攜帶的呼機便“嘟嘟”地響了。螢幕上顯示著7251,我知道,這是當時的AssignmentAssociate,SanjaySwani的號碼,。
9年前的美國,手機遠不像今天這麼普及。在許多投行裡,呼機卻是人手一個。火急火燎的傳呼,一定是有什麼緊急的專案。早已經忙得暈頭轉向的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說No!
“可別告訴我又有新的專案,你又不是不知道,一個星期了,我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一踏進Sanjay的辦公室,我便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警告”他。
Sanjay是100%的印度血統,卻生在美國長在美國。大學一畢業,他就加入摩根斯坦利擔任分析員,去哈佛商學院讀書後,又以經理的身份重回公司,並且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與他後來的太太,一個比我早兩級的M&A分析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儘管級別相差五年,Sanjay在工作上卻對我特別偏愛,所以和他講話,我從來都是“沒大沒斜。
“至少先聽聽是什麼專案再決定吧?”Sanjay神秘兮兮地關上門。
“我現在絕不可能再接任何專案了!”我搖搖頭,態度堅決。
“Bob馬上就要離開了,Amoco小組需要一個新的分析員。你知道,Amoco一直在尋找併購機會,另一方很可能是Mobil(美孚),如果成功了,將會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我勸你還是考慮一下。”
“我當然知道你現在超級忙碌,但這是我們最好的專案,也是最優秀的小組,所以我讓你選擇,做,還是不做?”
難以抗拒的超級明星小組
Amoco小組確實是M&A的超級小組。
Bob是二年級分析員中最搶眼的一顆明星。兩個月後,他將會加入TomLee這家著名的股本投資基金。投行分析員在工作兩年後,都會重新選擇去留。有人回商學院唸書,有人去做基金或其他金融工作,還有一小部分留下做第三年的分析員。後者當中最優秀的,在第三年結束後便會直接升為經理。
另外,組裡的領軍人物GordanDyle也是位超級明星。他是達特茅斯的校友,年僅34歲,卻少年老成,作風犀利,早在兩年前,就榮升了M&A部門歷史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