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2/4 頁)
北),遂迫漢朝實行和親,且歲奉貢獻,並開關市與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屢屢背約南侵,成為漢朝一大邊患。漢武帝時國力強威,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舉出兵反擊匈奴,匈奴勢力漸衰。漢代,匈奴由於天災、人禍及漢軍的打擊,發生過兩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現的五單于並立局面。結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歸漢,引眾南遷徙至陰山附近。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發西域各國兵遠征康居,擊殺與漢為敵的邦支單于,消滅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宮人王嬙(昭君)嫁呼韓邪單于,恢復了和親。另一次是王莽篡漢後,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但到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于,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于的稱號,請求內附。得到東漢允許,匈奴又一次分裂,成為南北二部。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雲中等郡。
此次匈奴南下攻打西羌,領兵元帥是匈奴的名將甘欒。不過甘欒在攻打西羌的戰鬥中被羌族死死的給卡在了族外,一個月中並無任何值得炫耀的戰功,也沒有什麼建樹。匈奴單于大怒,立刻摘了甘欒的元帥頭銜,命新任的左賢王阿拉達領兵十萬前去支援。
阿拉達是匈奴單于的叔叔,為人狡猾多智,極富有才幹。是匈奴單于最粗的一根臂膀。
阿拉達人馬點齊,辭別王駕,出了番城。一路旗幡招展,軍令嚴明,大非從前出兵氣象。
不數日,到了大寨,早有甘欒率領眾將等一齊出營迎接,阿拉達進營坐下,眾將參見已畢,甘欒已有諭旨降職,繳上元帥印,退居監軍之職,阿拉達帶來十萬人馬一併編入隊伍,共計十五萬大軍。
甘欒一面擺酒,替阿拉達接風,一面犒賞三軍。
席間,阿拉達問甘欒道:“甘將軍奉我王之命徵南,起先還聽了才報捷頻傳,怎麼到後來懈弛了軍務,只是觀望,並不進攻,不知是為何?”
甘欒道:“回賢王,並非末將敢於停兵不進。一來,羌族戰士的抵抗過猛,他們各個都手拿利刃,身穿鎧甲,裝備都精良了不少,強攻只會增加傷亡;二來西羌姜昆是一員宿將,他的長子姜慶也是智勇雙全,他們堅守領地,就是不出戰,任憑我們百般罵戰,他只佯佯不睬。末將亦無可奈何,所以在下就打算先尋找戰機,等時機一到再做打算。”
阿拉達聽說,點一點頭道:“這也怪你不得了。羌族也是草原上的民族,他們以箭稱雄,若是死守,他們的箭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
突然,“報!”一個探馬的聲音由帳外傳了進來。
阿拉達揮手讓探馬進來。
探馬躬聲稟報道:“漢人的人馬已經來到了羌族,在離我軍以南的三十里處安營,人數大概六萬人。”
阿拉達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高聲叫道:“先鋒聽令。”
吳奇上前打拱道:“末將在此聽候調遣。”
阿拉達道:“你可自帶本部人馬,於今夜二更時分,悄悄趕對方漢人的軍營,趁漢人遠來不及防備,強行攻打,便宜行事,萬事小心在意,本王這裡隨後就會讓士兵前去接應。”
吳奇領令而去。阿拉達又點族中勇士幸力、哈狼、石慶龍、石慶豹,“各帶兵三千,前往漢人營寨接應吳奇,只要漢人一中計,諸位就分兵包抄攻打,不得有誤。”
四將答應。領令而去。
卻說,那龐統在羌族受到了強烈的歡迎,為此羌族還刻意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歡迎宴會,來款待他們。
龐統吃飽喝足後,就在帥帳中思考著破敵妙計。
匈奴不同於其他各族,匈奴人雖然在草原長大但是他們打仗並非象其他部落一樣。靠的是勇力,決大部分的匈奴人,都是依靠計謀來取勝的,這也是匈奴的部落能在草原上一方獨大的主要原因。
龐統一時間也無法想到什麼妙計,心煩之下,就灌了幾口酒,想讓腦袋靜一靜,猛聽帳外一聲雷響,如同天崩地裂之勢,好不嚇人。
龐統頓時心頭一跳,想道:“匈奴人最善於的就是夜襲,我軍千里趕來,人人都有疲態,萬一匈奴乘機夜襲,我軍雖不至於殘敗,但在羌族面前就會威嚴掃地。”
想到這裡,便急急打起聚將鼓。一聲鼓響,但見那些帳下眾將,紛紛進帳,向龐統請令。
龐統佈置了一番,這才放心下來。
時間一久,正是二更,恰是吳奇帶了本部人馬到了營外。
吳奇見營內防守鬆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