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上海又捷足先登,大步向前。如果說1977年再版《奪印》,仍不可避免地留有“*”遺風,那麼從1978年開始,大量再版書面市,顯示出版社的編輯們同“四人幫”一夥劃清了界線,用行動證實新時期到來了。
再版書中,既有大小套書,也有單行本。這些人們熟悉的作品,在書店一亮相,馬上激起人們的喜悅情緒,讀者像看到久未見面的老朋友,紛紛將它們領進家門。
購買再版書,重讀再版書,真像飲釅茶,那股清香撲鼻的味道,比酒更能醉人。
久違的名著連環畫,像《紅日》、《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紅巖》等套書,陸續登場。閱讀時很快發現這些再版書雖仍保持原汁原味,但或多或少作了些修訂調整,因此與老版作對比,是趣味盎然的樂事。
比如《鐵道游擊隊》,改原來的50開本為60開本,而且每冊的書名都固定成四個字,不像老版書名的字數不等,由《二烈士》改成《雙雄遇難》,由《開啟微山湖》改成《楊集除奸》等等。其中有個別分冊,畫家丁斌曾先生重畫了部分章節,畫面有所變化。
又如《林海雪原》,原版第一冊是173幅,新版改成164幅,被刪去的9幅,正面表現許大馬棒指揮匪徒殺害杉嵐站土改工作隊員。為什麼刪掉?是不願渲染暴力,正面表現革命幹部被殺害容易有副作用?還是認為這一段必要性不大?不得而知。
再如《山鄉鉅變》,老版本的3冊每冊篇幅分別為141、116和145;而再版後改成136、134、126,總篇幅新版少了6幅。為什麼變動?同樣不清楚。
《紅巖》原計劃出8冊,“*”前僅出了4冊,再版時印了這4冊,後4冊是兩年後再出的。
《變天記》原版共4冊,再版時畫家汪絢秋重繪了第1冊,其餘3冊仍按原版重印。
影響大的《三國演義》套書,原版60冊,再版時縮減為48冊,刪去12冊。直到1987年,在讀者強烈要求下,出版社才將刪去的12冊補上。
一些單行本的再版,不但說明尊重作品本身,更體現出對作者、特別是畫家的愛護。如顧炳鑫先生繪畫的《渡江偵察記》、《黎明的河邊》,華三川先生繪畫的《交通站的故事》、《白毛女》、《永不消失的電波》,賀友直先生繪畫的《李雙雙》,等等。
除了上海人美社外,北京的人美社也啟動了再版工作,如華三川的《青年近衛軍》,毅進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陳煙帆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以及張令濤、胡若佛合作的《楊家將》,特約上海畫家繪畫的《嶽傳》,等等,都陸續問世。。 最好的txt下載網
2 內容拓寬
內容拓寬
當年流行一句話,叫做“粉碎四人幫,文藝得解放”。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連環畫的創作與出版。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十年代,給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連環畫的題材內容,有了顯著拓寬,過去不敢想、不曾想到的作品,都改編繪畫成書,其題材內容領域之廣,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用“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裡”來形容,毫不為過。
先來看看中國古代題材。
“*”前,僅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嶽傳》、《楊家將》、《東周列國故事》、《西漢演義》等少數幾種套書。其他名著如《封神演義》、《鏡花緣》等,僅節選部分章節,出過兩三種單行本。即使改編較多的《聊齋志異》,也不過三四十個故事。
而到了*十年代,古典名著和歷史演義小說大量被編繪成套書,而且版本之多數量可觀。如《西遊記》,不下40種版本,一般都在10 – 40冊。《水滸傳》也多達十幾種版本,連藏圈內看好的是人美社的新繪30冊,黑龍江版16冊,上海人美社版13冊等。《東周列國故事》的版本中,上海50冊,北京12冊,吉林21冊,嶺南12冊。《聊齋志異》天津59冊,山東43冊,北京4卷百餘個故事,上海6卷61個故事。
此外,像《嶽傳》、《說唐》、《楊家將》、《鏡花緣》、《封神演義》、都改編了全書,少則八冊,多則二十幾冊。起碼都有數種版本。
還有一些小說,如《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濟公傳、》《三言兩拍》、《孽海花》、《老殘遊記》、《*》、《官場現形記》、《目睹二十年之怪現狀》等,也都編繪成套書,有些洋洋大觀,數十篇故事。
在歷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作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