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於人們太在乎世俗的眼光,而抱怨則會讓人走入極端。
其實,“證明自己”本身並沒有錯誤,但是實際上很多人不過是在掙扎著想“證明自己給別人看”。殊不知,這本身就是一種庸人自擾的想法。
如果你是出色的,即使你不去證明,別人也會看到;如果你是平庸的,無論你怎麼證明,你也無法矇蔽群眾雪亮的眼睛。更何況如果你是出色的,卻仍然刻意地去證明自己,可能就會招致沒必要的麻煩,比如引來小人的嫉妒;如果你是平庸的,卻費盡心思地試圖證明自己並不平庸,那麼別人看到的只會是一個跳樑小醜。就像西方那句著名的諺語所說的——所有的傻瓜都是自證的。
所以,那些真正出色的人,是不會刻意去證明什麼的,更不會因此走入極端。即使是在利益受損、人格受辱的情況下,他們也從不抱怨,從不執著於證明什麼。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會保護自己、不會反擊。他們的理,是最堅固的盾;他們的智,則是最鋒利的矛。
有一段時間,馳名法國的瓦利也傑劇院由於劇目質量較差,上座率不斷下降。劇院經理非常著急,他找到著名作家大仲馬,請他迅速趕寫一個新劇本,爭取提高上座率。劇院經理信誓旦旦地說,只要新劇本前26場演出能夠賣到6萬法郎,劇院保證付給大仲馬1000法郎的高額稿酬。
大仲馬夜以繼日地寫好了新劇本,並且取得了預期的良好效果。劇院經理看著滾滾而來的鈔票,不由得心花怒放。
劇本演出到第26場時,大仲馬來到劇場經理辦公室,準備領取1000法郎的稿酬。
“尊敬的大仲馬先生,非常抱歉,我不能付給您報酬了,因為26場演出,我們只賣了59999法郎。要不,我給您100法郎吧!”經理毫無誠意地說。
“真的嗎?”大仲馬平靜地問道。
“我以上帝的名義起誓!”經理故作莊重。
“好吧。”大仲馬微笑著點點頭,然後走出了辦公室,身後傳來經理的開懷大笑聲。不過一會兒時間,大仲馬再次走進了經理辦公室。
“尊敬的大仲馬先生,您是來拿100法郎的吧?”經理促狹地笑著,然後從抽屜裡拿出一小疊鈔票,遞到大仲馬面前。
“不!我是來拿1000法郎的!”大仲馬揚了揚自己的右手——他的手中是一張3法郎的門票!原來,大仲馬剛才直接找到售票處,買了一張戲票。
“無賴的經理先生,這張戲票3法郎,加上您剛才說的59999法郎,已經超過了6萬法郎!”
無可奈何的經理只好開啟錢箱,如數把錢付給大仲馬。
試想一下,如果大仲馬執著於抱怨,或是執著於證明劇院經理在撒謊,甚至怒不可遏地教訓對方一番,他能夠順利地拿到稿酬嗎?恐怕還要負法律責任吧!所以,即使是對付那些言而無信、違背規則的人,我們也應該放下憤怒和衝動,冷靜下來,然後運用自己的智慧,想辦法讓對方乖乖就範。
總之,無論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是為了解決問題,一味地抱怨只會讓你失去正常的理智。如果不希望事情繼續惡化,就必須放棄抱怨,用實力證明自己,用理智解決問題。要永遠記住一點,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洩情緒。
。 想看書來
抱怨將偷走你應有的激情
說到激情,很多人立即會聯想到那些激情澎湃的藝術家,或者那些墜入愛河不能自拔的戀人們。其實,激情更廣泛地存在於那些成功者身上。就像某著名企業家所說的那樣:“激情是一種可以融化一切的力量;是一種不斷鞭策和激勵我們向前奮進的動力。一個人沒有能力、經驗和資金都不可怕;我們可以去學習、奮鬥、尋找和積累;而沒有了激情,就將一事無成。”可見,激情是造就所有偉大成就的必備要素。
但是擁有激情就一定能夠成功嗎?一個無可迴避的現實就是很多人並不缺乏激情,但是很多人卻無緣成功。原因出在哪裡?拋開天災人禍等不可抗因素不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激情不夠,也即人們通常說的“三分鐘熱度”。那麼又是什麼力量在成功沸騰之前撤去了你的激情之心呢?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抱怨:
工作乏味,沒勁;
工作環境不好,壓力太大;
報酬太低,沒有前途;
上司脾氣不好,同事關係難處,下屬桀驁不馴;
老闆任人唯親、打擊報復,光知道讓人幹活不知道給錢……
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