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討好他二姑,因為他希望他二姑能夠開車送他上學。”
“後來,他二姑就開車送了他一次。誰知那次以後,他就再也不許我和他爸爸接送了,還跟同學們介紹說送他的‘姑姑’是自己的‘媽媽’,以前來送自己的‘媽媽’,不過是家裡僱來的‘保姆’!”
“說起來,這也不怪孩子,他的同學家裡七成都有私家車。我們實在是太窮了。”最後,肖輝的母親頗有些自慚形穢地說。
問題出在哪裡?《新商報》的記者一語道破——正是家長們在面對孩子時不自然地表現出來的由於沒有優越條件而自慚形穢的畸形虛榮心理,才使我們的孩子受了虛榮心的傳染,變得一個比一個市儈。古有“認賊作父”,今有“認姑作母”,但這又怎麼能怪我們的孩子呢?
不難看出,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虛榮心其實是世人對名和利的過分追求。雖然它貌似注重榮譽感,實際上卻是對道德榮譽的背叛。好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總有人能不為所動。在他們身上,我們或許可以找到早已迷失的自我。
法國電影明星洛依德開著一輛法拉利跑車進入了一家檢修站,一個女工接待了他。
這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她的美貌讓洛依德心猿意馬,她靈巧的雙手更讓人一看就知道她不是普通的花瓶女。唯一讓他不太滿意的是——整個巴黎都知道他——大名鼎鼎的影帝,這個女孩子卻沒有絲毫的驚訝和興奮。
“您喜歡看電影嗎?”洛依德試探著問她。
“當然喜歡,我是個影迷。”女工手腳麻利,很快檢修完畢:“您可以開走了,先生。”
“小姐,您可以陪我兜兜風嗎?”洛依德戀戀不捨。
“不!我還有工作。”對方居然拒絕了他。
“這同樣是您的工作。”洛依德可是個情場高手,怎能輕易放棄?他笑笑說:“您修的車,最好親自檢查一下。”
“好吧,是您開還是我開?”女工同意了。
“當然我開,是我邀請您的嘛。”洛依德一邊坐到駕駛座上,一邊回答。
車子行駛得很好。
“看來沒什麼問題,您送我回去吧。”女工說道。
“怎麼,您不想再陪陪我了?我再問一遍,您喜歡看電影嗎?”
“我回答過了,喜歡,而且是個影迷。”
“既然您喜歡看電影,那您知道我是誰嗎?”
“當然知道,您一來我就認出您是當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女工平靜地回答。
“既然如此,您為何對我這麼冷淡?”
“不!您錯了,我沒有對您冷淡。我只是沒有像別的女孩子那樣狂熱。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來修車是我的顧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來修車,我照樣會接待您。人與人之間,不就應該這樣嗎?”
洛依德沉默了。在這個普通的女工面前,他感覺到自己是多麼淺薄和狂妄。
“小姐,謝謝你!您讓我意識到,我應該認真反省一下自己了。現在讓我送您回去,下次修車我還會找您。”
後來,這位女工成為了洛依德的妻子。
人生在世,誰不希望活得更體面些?誰不希望受人尊重?可是一旦把握不住其中的尺度,心態就會出軌,慾望就會氾濫,結果要麼是對自卑的安慰,要麼是對自尊的褻瀆,最終總是逃不脫抱怨和被抱怨的宿命。
所以,任何人都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認識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無論是天皇巨星,還是平凡百姓,你就是你,既不要為自己有所專長而自命不凡,也不要為自己暫時失意而灰心喪氣。只有不攀比、不崇拜、不抱怨、不沽名釣譽,我們才能腳踏實地地積極進取,擁有自己真實的高度,成就一個真實的自己。
txt小說上傳分享
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如果說不出別人的好話,不如什麼都別說。”很明顯,先哲們是在告誡世人為人處世時要學會尊重和讚美,至少也應做到慎言慎行。可惜的是,這句話沒有引起世人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崇尚言論自由的當今社會,幾乎所有的機構、大小組織,到處都是吹毛求疵、流言蜚語和永不止息的抱怨。
工作不好,抱怨;上司不好,抱怨;下屬不好,抱怨;經濟不景氣,抱怨;生活環境不好,抱怨……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抱怨,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無不處在人們抱怨的唇槍舌劍之下。然而事實卻是,抱怨根本解決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