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1/4 頁)
早朝之時,康熙痛罵安南行不義之事,而安南國王居然給予包庇,真是叔可忍嬸也不可忍,他可出兵,平了它!
大臣們本來正跟康熙同仇敵慨呢,後來越符合越不對,皇上這是要打仗啊!
滿人向來重視軍功,自然就有傳統的軍人家庭出來表明決心,請求出戰。例如鰲拜他兒子、孫子,平時受他的愛國主義教育很多,一聽有人欺負到自家門上來了,個個跳出來請戰。
“皇上,安南如此蔑視天朝,不平不足以立威!請主子給奴才五千精騎,必蕩平其國。”瓜爾佳氏一溜跪下四、五個。
被封為靖海候的施琅就慢了一步,隨即也跪了下來,“安南臨海,皇上出兵還必水師出馬,臣請戰!”
等等,等等,你們一群好戰份子,聽到要打架就眼冒綠光的主兒,這才那到哪兒,就要請戰!咱們是天朝上國,欺負個小國丟人不?就算要拍它,也得先說服教育,說不通才打麼,這樣顯得咱們有理不是!與武將們相比,文臣們就要沉穩得多,不同意輕動刀兵者很多。尤其學問越好的,意見越大,文人們的意願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最高明的。派幾萬、十幾萬大軍去打架什麼的,太粗魯了。
一向很謹慎的張英這回率先出列,“皇上,臣以為該先遣使相詢,再作決定方好。”沒準窩藏海盜什麼的,只是民間私自的活動,而安南國王不知道呢?問都不問人家一聲,就開戰,很不厚道啊!
他的說法立刻得到很多的贊同,不但漢大臣,就連一些滿臣也站在了張英這邊。
康熙要說生氣,昨天晚上剛接到奏摺的時候已經生過了,早朝時多半是表現一下自己心情而已。等大多數人都表達完自己的意見之後,他往後靠了靠,微微一笑,說起不相干的話題:“昨天就安南國,朕還與皇后辯過一次。皇后曾言,安南原屬前明,是為交趾布政使司,後來自前明判亂出去,現任安南國王也不過是亂臣賊子一流爾。”話到這裡,眼神往下面掃過一圈,將最近那幾個人臉上的突面的愕然神情掃入眼底,他不過惡趣味的接著道:“朕說,自先秦時,安南就已是秦之國土。眾卿矣為否?”
他這天外飛來的一言,把人都砸暈了一下,紛紛思考,他這是什麼意思?有哪思想轉得快的,立馬就明白了,皇上這是要藉著此事,擴大地盤啊!可是,他怎麼就相中安南那個地方了呢?完全就是蠻夷所在,未得教化之地啊!
慢慢的,大家都反應過來了。立時就有反對的,皇上你要說安南勾結海盜,歁我百姓,咱們可以出兵給他點教訓。可您這意思,明明就是要把安南國給滅了,併入大清國土,這無顧興兵,可不是什麼好事。
熊賜履第一個出來阻止:“皇上,安南一彈丸小國,未開教化,地處偏僻,遣使責問一下即可,不必大興兵馬。冒開邊釁,恐人說我大清以強凌弱。”他就沒好意思直接說,那麼地方,你有什麼好強的,中原這麼大,還不夠你美的麼!胃口不要太大,當初隋煬帝幾徵高麗,弄得民怨沸騰,把自己的皇位都給折騰沒了。窮兵黷武,什麼好名聲麼!
康熙很不高興,“安南一彈丸小國,尚敢聯合賊寇欺我百姓。我堂堂天朝上國,卻只敢派人去問,再無二招了麼?辱國即辱君,君辱臣死,這個道理,眾卿還不懂麼?”人家以居於弱勢還敢欺負你呢,你自認為強大,卻對個小國除了說之外,再沒別的招用,不覺得丟人麼?
朝堂之上你一言、我一語,反正康熙的想法是出兵,而大臣們認為只為一個安南興師動眾的不值得,然後就僵到這裡了。
毓秀起身之後,處理完一些瑣事,便開始跟兩個兒子等康熙回來一起吃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她皺眉道:“素問,打發個人去問問,皇上忙什麼呢?早膳可用了?”
胤祜要去上早課,胤祇也開蒙了,有專門的老師教他,看看時間要來不急了,毓秀道:“擺膳吧,讓兩位阿哥先用。”
胤祜起身垂手說:“阿瑪、額娘未用,兒子豈敢佔先。”這時候的小孩子們小時候就被教育著要孝順父母,決不會如現代的小娃娃們那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沒上桌,他先抓個雞腿啃的事發生。
毓秀這一世,也是受著這樣的教育長大了,她想了想,說:“你阿瑪那裡肯定是有事要議,你們上學卻要來不急了,先用吧。”說著,又吩咐宮人:“把膳擺在大阿哥的房裡,讓他們兩人去用。”
宮中各人有各人的份例,康熙當然是最好的那份,接著便是毓秀,兩個小阿哥自然更低一層。往日裡跟著康熙和毓秀用飯,兩人的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