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2/4 頁)
部太尉孫明韜和戶部太尉鄭楷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隨即兵部太尉竇巖恭聲說道:“太后,劉基如果敢謀反,臣願意帶領禁軍親自去一趟黔州,至於高昌國,我們可以派出使臣,向高昌人進行解釋,把祝其國和須句國無條件還給高昌國,還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賠償,想必高昌國不會太過分的。”
之前大晉十三個最頂級的世家,有好幾個都派人去拉攏劉基,可惜劉基是油鹽不進,既然不能上同一條船,那麼十三世家的朝廷重臣們,自然不會對劉基再有什麼善意,這才有了數十位大臣聯合參了劉基一本。
並且有幾位十三世家的重臣,已經有了對劉基麾下軍隊和整個玳安郡的窺視之心,如果朝廷能把劉基治罪,接下來他們就會各施手段,去爭奪劉基麾下的軍隊和整個玳安郡。
聽了兵部太尉竇巖的話,大晉皇帝劉恆終於忍不住了,“竇太尉,朕看還是應該以穩妥為主,宿州張明奇的例子,已經讓我們大晉有些焦頭爛額了!”
劉恆的話,頓時讓下面很多大臣的臉上,都露出了尷尬之色。
宿州位於大晉的東南,下轄九個郡和一個州府利江城,張明奇本來是宿州的一名縣令,並且是當地一個豪強家族的子弟。
因為宿州今年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水災,使得宿州災民眾多,相應的也成了流寇的樂園,整個宿州境內,流寇肆虐,數量更是成幾何倍數的增長。
張明奇作為縣令,響應朝廷的號召,在自己所在的縣,組織了一支歸屬於縣衙的地方軍隊,張明奇本身武藝高強,麾下還有幾員猛將,在張明奇的帶領下,他的軍隊先是掃清了本縣境內的流寇,隨後又接連擊敗了多股入侵的流寇,張明奇還多次出兵附近的郡縣,幫助這些郡縣,剿滅當地的流寇。
張明奇在對流寇的作戰當中,每次戰後,都挑選出流寇俘虜裡面的青壯男丁,補充到了自己的軍隊之中,使得張明奇手中的軍隊,如滾雪球一樣,兵力迅速膨脹起來,短時間內就達到了四萬餘人。
這個時候張明奇的這支軍隊,突然就落入了十三世家某些重臣的眼裡,於是想把這支四萬餘人的軍隊收入囊中的某些重臣,就給張明奇扣了一個私通流寇的罪名,準備把張明奇治罪之後,就安排自己家族的子弟,接管這支四萬餘人的軍隊。
結果沒有想到弄巧成拙,那個張明奇得知朝廷以私通流寇的罪名,要對他抄家滅門,毫不猶豫的就反了,立即對周邊郡縣發動了進攻,並且連克連捷,宿州的一些流寇,得知張明奇反了朝廷,紛紛投靠到張明奇麾下。
如今張明奇麾下的軍隊,已經擴張到了數十萬人,大半個宿州都落入了張明奇之手。
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撿了一個大便宜
在蒼龍城皇宮太源殿內,大晉皇帝劉恆的一句話,讓眾多大臣都露出了尷尬之色,這時候周太后說道:“既然皇上提到了張明奇,那麼哀家想問一問,宿州的事情什麼時候能平息?要知道東南幾州,可一直是我們大晉賦稅重地,如果沒有了東南幾州的賦稅,那麼朝廷連北方四州邊軍的最後一點兒錢糧也將拿不出來了!”
兵部太尉竇巖微微咳嗽了一下說道:“啟稟太后、皇上,如今驃騎將軍李弘親領京城的二十萬禁軍,已經快要抵達宿州的境內,另外驃騎將軍李弘還召集了宿州周邊幾個州的十五萬廂軍,再加上宿州境內的朝廷軍隊,想必張明奇那個逆賊的覆滅之日已經不遠了。”
廂軍是各州府駐守的軍隊,受大晉兵部統管,也有步兵和騎兵兩個兵種,戰鬥力稍弱於大晉的禁軍和邊軍,同樣是大晉軍隊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像之前大晉各郡縣的駐軍,只屬於輔軍,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負責官員的安全、迎送等,一般情況下沒有作戰任務,不過自從大晉朝廷讓各地的州牧、太守、縣令,組建歸屬於州郡縣的地方軍隊,以剿滅各地的匪患之後,輔軍已經變成了各地官員手中的戰鬥部隊了。
周太后嘆了一口氣說道:“難道非要打仗不可?前些日子派到宿州,去招降張明奇的人,有沒有訊息?”
吏部太尉楊仲這時說道:“啟稟太后,派去招降張明奇的人,還沒有什麼訊息。”
周太后搖了搖頭說道:“如今我們大晉屬於多事之秋,能不打仗最好還是別打仗,另外黔州玳安郡太守、遊擊將軍劉基對西域擅啟戰端的事情,就做兩方面的安排,一方面給劉基送一道旨意,對他訓斥一番,責令他務必擋住高昌國對我們大晉的報復,必須把高昌國的軍隊擋在黔州之外,另外一方面讓黔州州牧劉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