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 頁)
,你侄子的事情與你無關,放心大膽地過你的日子吧。
石亨相信了他的話,便不再堅持,放棄了辭職的打算,同時也放棄了他的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真正的政治老手是不同於常人的,他們炒菜時從來不用大火爆炒,只用小火慢燉,打仗時從不中央突破,總是旁敲側擊。
從朱祁鎮決定除掉石亨的那一天開始,他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為了掌握石亨的第一手資料,他策反了石亨身邊的一個人,這個人正是錦衣衛指揮逯杲。
說起這位逯杲,也算是個奇人,錦衣衛出身,人送綽號“隨風倒”,但凡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反應極其之快,北京保衛戰有他,奪門之變有他,整徐有貞有他,現在對付石亨,他又毅然站在了第一線。著實讓人佩服。
於是石亨的罪證透過逯杲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朱祁鎮的手中,而石亨得到的卻只是每日平安無事的安慰。
在逯杲的幫助下,朱祁鎮料理了石彪和石亨的其他部下,逐步完成了掃清外圍的工作,現在石亨已經是孤家寡人了,可謂不堪一擊。但出乎意料的是,在這關鍵時刻,朱祁鎮卻停住了進攻的腳步,遲遲不向石亨下手。
逯杲對此十分不解,他不明白,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為什麼不乾脆解決石亨呢?
但李賢卻是明白的,朱祁鎮這奇怪的舉動早在他的預料之中。
李賢十分了解朱祁鎮,這位皇上雖然歷經政治風波,但歸根到底還是個比較忠厚、念及舊情的人,他連擁立自己弟弟的于謙都不忍殺害,更何況是曾經有過奪門之功的石亨?
李賢很清楚,要想破解朱祁鎮那最後的慈悲,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揭開奪門之變的真相!只有這樣,才能將這些“還鄉團”徹底一網打盡!
于謙,屬於你的公道,我一定會替你拿回來!
時機終於到了,他們已經走到了懸崖的邊緣,很快就將墜入萬丈深淵,永不超生。
現在,只需要輕輕的一推。
【最後致命的一擊】
“石亨已然如此了,可是他奪門有功,全部革去未免太過了吧!”
當李賢奉詔進宮議事,從朱祁鎮口中聽到這句話時,他立刻意識到,完成最後一擊的時刻來到了。
他突然故作神秘地說道:“不瞞陛下,當初也曾有人勸我參與奪門,可是我拒絕了。”
“什麼!”朱祁鎮頓時大為意外,他馬上厲聲追問,“那你為何不參加呢?”
李賢不慌不忙地說道:“因為即使不奪門,皇位依然是陛下的(天位陛下固有),既然如此,又何必奪呢?”
朱祁鎮糊塗了,這是什麼意思?不奪門我又怎麼會有今天的皇位呢?
他滿腹狐疑地看著李賢,等待著他的答案。
其實從奪門之變發生的那一天起,李賢就已看穿了這場所謂的政變的真相,他很清楚,這其實只是一個投機者的騙局,但當時由於一個關鍵問題尚未解決,他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現在時候到了。
因為解決那個關鍵問題的,就是朱祁鎮與襄王的那一次會面。
正是在這次會面中,朱祁鎮知道了所謂藩王進京繼位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他十分生氣,卻沒有意識奪門之變的偽裝已因為這件事情的發生被徹底揭去,直到李賢為他解開這個謎團。
李賢帶著狡黠的笑容說出了他的謎底:“陛下難道還不明白嗎,如果景泰(朱祁鈺)一病不起,陛下即使身處南宮,天下也必然為陛下所有啊!”
朱祁鎮沉思良久,這才恍然大悟!
他終於知道了其中的奧妙。
如果諸位還不明白,那麼就讓我來解釋一下這個謎團的開始和結束,下面探案開始:
開端就是徐有貞的那句“不殺于謙,此舉無名”,如果細細分析,就會發現,這句話很不簡單,徐有貞之所以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基於兩個前提。
前提一:朱祁鈺已經一病不起,可能很快就會駕崩,他也沒有兒子,到時皇位必然空缺。(此為事實)
前提二:于謙準備擁立外地藩王進京繼位。(此為徐有貞編造)
於是徐有貞就此得出了一個理所應當的結論:奪門有功,謀反無罪。
當年如果不是我們奪門,讓你繼承皇位,你還不知道在哪兒涼快呢!
當年的朱祁鎮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于謙才會被認定為反面典型,而“還鄉團”卻大受重用。
然而兩年之後的李賢卻用事實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