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頁)
穩了皇位,並從此開始了他的第二代統治——天順。
而那些“還鄉團”成員們在冤殺了于謙之後,前景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如果用童話的語言就此結尾,可以表述為:“他們四個人手牽著手,從此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很可惜,在具有悠久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比如權謀鬥爭、厚黑學)的我國,童話是沒有市場的,類似他們這種陰謀集團,結局總是逃不開兩句話。
一句叫“攘外必先安內”;另一句叫“過河拆橋”。而從後來的情況發展看,“還鄉團”大致適用於第二句。
第二章 隱藏的敵人
解決外敵,即刻內鬥也算是華夏文明的光榮傳統之一,很快,“還鄉團”的成員們便十分自覺地依照這一傳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內部鬥爭。
說來有點滑稽,鬥爭的起因並非分贓不均,而是性格不合。因為徐有貞是一個有理想、沒道德、有文化、沒紀律的複合型人才,雖然他心黑手狠臉皮極厚,但還是想做事的,是有追求的。
可是石亨和曹吉祥這兩位仁兄,除了有野心和貪慾外,啥也沒有,如果壞人也分檔次的話,徐有貞就是一個有品位的壞人,而石亨和曹吉祥就是壞人中的渣滓。
夫妻之間性格不合可以離婚,而政治家性格不合最終卻只有一個結局——你死我活。
於是,壞人之間的鬥爭就此開始。
【你的素質太低!】
徐有貞和石亨、曹吉祥的矛盾從“奪門之變”後不久就開始了,他們原本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關係很好,但功成名就之後,徐有貞才發現,他的這兩個同夥素質實在太低。
徐有貞入閣之後,開始操持國家大事,每日忙於辦理各種事務,畢竟他還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可石亨和曹吉祥卻截然不同,他們發達之後,只熱衷於幹一件事——貪汙受賄,不但如此,他們還不斷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人,混亂朝綱。
比如石亨同志先後打過多次報告給朱祁鎮,要求封賞奪門有功人員,前後竟多達四千人!真是天曉得這些人都是哪裡來的,估計他連那天晚上在自己家廚房做飯的老媽子(應該是有力地保障了後勤補給)也算了進去。
曹吉祥也不甘人後,他的養子、侄子乃至於七姑八婆之類的八杆子打不著的親戚也都封了官,令人歎為觀止。
徐有貞每次看到這種烏煙瘴氣的情景,都會不由得羞愧有加:
當年我怎麼和這幫人搞到一起了?什麼素質啊?
自己雖然是一個陰謀家,可那二位仁兄充其量卻只能算是兩個混混,如果繼續跟他們混下去,實在太丟人。
打定了主意,徐有貞開始和曹、石二人保持距離,見面了也不打招呼,他要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
石亨和曹吉祥終於發現,這位高學歷的仁兄想洗手下船,和自己決裂。
決裂就決裂吧,怕你不成!
天順元年(1457)五月,“還鄉團”第一次內鬥正式開幕。
這天,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正在朝堂之上議事,朱祁鎮突然拿出一份奏摺,當眾宣讀,內容是這樣的:曹吉祥、石亨等人貪汙受賄、專橫霸道、欺上瞞下、排除異己,應予懲戒。
曹吉祥先生當時就懵了,他手足無措,張嘴想要辯解,卻不知說什麼好。
朱祁鎮卻沒有看他,而是微笑著對徐有貞說:“御史敢於直言,是國家的福分啊。”
徐有貞看了尷尬的曹吉祥一眼,也笑了。
這封奏摺的作者是都察院御史楊瑄,是個小人物,而根據厚黑政治學第一定律,小人物敢彈劾大領導,排除個人精神失常的因素,唯一的結論就是有人指使。
指使他的人我不說大家也能知道,就是徐有貞。
【徐有貞的沒落】
徐有貞沒有理會無地自容的曹吉祥,洋洋得意地走出了大殿。他有充分的理由得意,作為內閣首輔,他能夠調動文官集團的所有資源去對抗他的敵人,他有無數的打手(言官),在他看來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
可是他錯了。
因為他的對手是明代歷史上唯一可以與文官集團對抗的死敵——宦官集團。
話雖如此,但當時的宦官集團並沒有太大的權力,司禮監曹吉祥是很難與內閣首輔徐有貞對抗的。
為了解決徐有貞,曹吉祥整日冥思苦想,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業務(厚黑)鑽研,他終於發現了徐有貞的破綻,並由此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