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4/4 頁)
於是接下來,他們開始談論一個全新的問題——封貢互市。
所謂封貢互市,具體講來是這麼個過程,明朝封韃靼,發給俺答等人新衣服(官服)、公章(官印)等官僚主義用品,承認他們的土財主地位。而韃靼要聽從明朝大哥的教誨,不得隨意搗亂搶劫,這叫封。
當然了,俺答雖說讀書少,也絕不是白痴,給幾枚公章,發幾件衣服就想忽悠他,那還是有難度的,要我聽話,你就得給錢。實際操作方法為,每年俺答嚮明朝進貢土特產(馬匹牛羊不限,有什麼送什麼),而明朝則回贈一些金銀珠寶,生活用品等,這叫貢。
但封貢畢竟是小買賣,蒙古部落上百萬人,對日用品市場需求極大,又沒有手工業,要想徹底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搞邊境貿易。大家找一個地方,弄個集貿市場,來往商販把攤一擺,你買我賣,這就叫互市。
其實自從元朝取消國號後,混吃等死就成了大多數蒙古人的心願,所謂回中原當大地主,夢裡時常也能見到。
可是沒辦法,蒙古的經濟結構實在太單一,騎馬放牧人人都會,可你要他造個鍋碗瓢盆出來,那真是比登天還難。如果要幾十年不用這些玩意,似乎又說不過去,找人要,人家又不給,沒辦法,只有搶了。
現在既然能靠做生意掙回來,那自然更好,畢竟為搶個臉盆把命丟掉,實在也是太不划算。
體育就是和平——顧拜旦說的。
貿易也是和平——這是我說的。
有一點必須說明,只有在實力對等的前提下,貿易才能帶來和平,邊境有王崇古、譚綸、戚繼光這幫狠人守著,誰搶就收拾誰,人家才肯老老實實做生意,否則還是搶劫划算。
對於封貢互市制度,蒙古是一呼百應,極其歡迎,但他們的熱臉卻貼上了冷屁股——明朝的屁股。
雖然王崇古極力推動這一制度,但朝廷的許多大臣卻對此極不感冒,因為在許多人看來,蒙古韃靼那一幫子都是野蠻人,給點好處讓他們消停點就行了,做生意?做夢!
當時的朝廷已經是一片混亂,反對派氣勢洶洶,其主要觀點是:東西我大明多的是,但即使送給要飯的,也不能給蒙古人!
這一派帶頭的,就是罵神歐陽一敬手下唯一的倖存者英國公張溶,而海瑞的那位後臺老闆朱衡也是反對派的干將,真可謂是一脈相承。
而贊成的自然是高拱、張居正一幫人,但高拱畢竟是內閣大學士,算是皇帝的秘書,不便公開表態,他是個聰明人,一看朝廷裡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