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4/4 頁)
口說白話是沒用的,叛軍也不是白痴,為加強說服教育的效力,形象展現不投降的後果,俞大俠趁興當場表演了自己的老本行——劍術,一套劍法耍得虎虎生威,煞有聲勢,把叛軍兄弟糊得一楞一楞,末了還美其名曰:教習擊劍。
叛軍倒也不是嚇大的,他們很快就推出了自己的精神領袖——一個據說打死過老虎的人,繼續頑抗明軍。
但俞大俠明顯比老虎厲害,他沒費多大勁就幹掉了這位打虎英雄,最終平定叛亂。
折騰來折騰去,俞大俠終於翻了身,嘉靖三十一年(1542),俞大猷調任寧波參將,不久後又升任蘇松副總兵(相當於軍分割槽副司令員)。
此時,張經已經上任,俞大猷是他的下屬。
之後就是以前講過的那些事,趙文華搗亂,催促張經出戰,張經準備不足,不願出戰,一拖再拖。
然而在這一幕的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細節:
張經是拒絕出戰的,但為了給趙文華面子,他曾命令另一位將領出擊倭寇,而這個人正是俞大猷。
出乎意料的是,一向積極肯幹、愛管閒事的俞大猷竟然拒絕了,原因很簡單:當時倭寇有兩萬人,他手下只有三百兵,而俞大俠是學過算術的。
俞大俠雖然熱血沸騰,卻也不想平白無故人間蒸發,張總督這事幹得實在不地道,事情也成了連環套,趙文華催張經,張經催俞大猷,俞大猷不幹。
俞大俠就這樣硬挺著,一直挺到了王江涇大捷。在這次戰役中,他不計前嫌,協同張經,大破倭寇,立下戰功。
可是事情壞就壞在這個不計前嫌上。
由於他表現過於英勇,趙文華認死了他是張經的人,搶了他的功勞,還找機會整他,貶了他的官。無奈之下,胡宗憲也只能保持沉默。
俞大猷這輩子過得實在不容易,總是遇上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明明被賞識,居然不升官,明明打了勝仗,居然被降職。
不要急,俞大俠,更莫名其妙的事情還在後頭。
被貶官的俞大猷不喊冤,也不氣餒,王江涇大捷之後不久,他作為蘇松巡撫曹邦輔的下屬,參加了滸墅戰役,再次大破倭寇,按說事情到這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