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4/4 頁)
竟是在明朝的地盤上,對方又是這個態度,如果再提出豐臣秀吉的“夢幻”七條,惹火了對方,來個“兩國交兵,先斬來使”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當務之急,把事情忽悠過去,回家再說。
聽到小西飛的回答,石星十分高興,他急忙嚮明神宗上奏疏,報告這一外交的巨大勝利。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明神宗竟然不信!
要知道,這位皇帝雖然懶,卻不笨,他得知此事後,當即表示叫來石星詢問此事:如此之條件,日本人怎麼會輕易接受?
石星本來腦袋就不大好使,這麼一問,算是徹底糊塗了,半天也不知怎麼回答。
最後還是明神宗替他想出了辦法:
“明日,你在兵部再次詢問日使,不得有誤。”
之後還跟上一句:
“趙志皋隨你一同去!”
趙志皋,時任大學士,特意交代把他拉上,說明皇帝對石星的智商實在是缺乏信心。
萬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二十日,第二次詢問開始。
這次詢問,明朝方面來了很多人,除了石星和趙志皋外,六部的許多官員都到場旁聽。
在眾目睽睽之下,石星向小西飛提出了八個問題,而小西飛也一反常態,對答如流,說明日本的和平決心,聽得在場觀眾頻頻點頭。
經過商議,石星和趙志皋聯合作出了結論:小西飛,是可以相信的。
然而石星並不知道,小西飛之所以回答得如此順暢,是因為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不折不扣的胡扯。
具體說來,是想到哪說到哪,撿好聽順耳的講,動不動就是“天朝神威”之類的標誌性口號,反正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雖然在場的官員大都飽讀詩書,且不乏趙志皋之類的政治老油條,但畢竟當時條件有限,也沒有出國考察的名額,日本到底是怎麼回事,誰也不清楚。
於是,大家都相信了。
憑藉著在明朝的優異表現,小西飛躋身成功外交家的行列,成為了勘與沈惟敬相比的大忽悠。
但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雖然是後進之輩,在忽悠方面,小西飛卻更進一步,將其發展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除了忽悠別人,還忽悠自己。
事情是這樣的,和談結束後按照外交慣例,明朝官員準備送小西飛回國,然而這位仁兄卻意猶未盡,拿出了一份名單。
這份名單是豐臣秀吉授意,小西行長草擬的,上面列出了一些人名,大都是日軍的將領,在出發之前,他交給了小西飛,並囑託他在時機成熟時交出去,作為明朝封官賞錢的依據。
事已至此,小西飛十分清楚,所謂和談,純粹就是胡說八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