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2/4 頁)
實你被忽悠了,人家根本沒把你放在眼裡,也不打算跟你談判。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更為嚴重的是,這件事情是小西行長負責的,一旦出了事,背黑鍋的都找不到。
那就忽悠吧,過一天是一天。
可現在明朝的使者已經來了,冠服也送了,詔書明天就讀,無論如何是混不下去了。
為了自己的腦袋和前途,小西行長經過整夜的冥思苦熬,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於是,在那個夜晚,他去找了一個人。確切地說,是個和尚。
根據豐臣秀吉的習慣,但凡宣讀重要文書,都要找僧人代勞,除了日本信佛的人多,和尚地位高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和尚有文化,一般不說白字。
小西行長的目的很明確,他找到那位僧人,告訴他,如果明天你宣讀檔案時,發現與之前會談條件不同,或是會觸怒豐臣秀吉的地方,一律跳過,不要讀出來。
當然某些囑託,比如要是你讀了,我就怎麼怎麼你,那也是免不了的。
安排好一切後,小西行長無奈地回了家,鬧到這個地步,只能過一天是一天了。
無論如何,把明天忽悠過去就好。
第二天,會議開始。
從參加人數和規模上說,這是一次空前,團結的大會。因為除了豐臣秀吉和王公大臣,大小諸侯外,德川家康也來了。
作為豐臣秀吉的老對頭,這位仁兄竟然也能到場,充分說明會務工作是積極的,到位的。
更為破天荒的是,豐臣秀吉同志為了顯示自己對明朝的尊重,竟然親自穿上了明朝的服裝,並強迫手下全部換裝參加會議(皆著明服相陪)。
然後他屏息靜氣,等待著那個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
依照程式,僧人緩慢地開啟了那封詔書。
此刻,沈惟敬的神經已經繃到了頂點,他知道,奇蹟不會再次發生。
小西行長也很慌張,雖然事先做過工作,心裡有底,但難保豐臣秀吉興奮之餘,不會拿過來再讀一遍。
總而言之,大家都很緊張。
但最緊張的,卻是那個和尚。
昨夜小西行長來找他,讓他跳讀的時候,他已經知道事情不妙——要沒問題,鬼才找你。
而在瀏覽詔書之後,他已然確定,捧在自己手上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火藥桶。
全讀吧,要被收拾;不讀,不知什麼時候被收拾。
激烈鬥爭之後,他終於做出了抉擇,開始讀這封詔書。
隨著誦讀聲不斷迴盪在會場裡,與會人員的表情也開始急劇變化。
小西行長死死地盯著和尚,他終於確信,忽悠這一行,是有報應的。
而德川家康那一撥人,表情卻相當輕鬆,畢竟看敵人出醜,感覺是相當不錯的。
沈惟敬倒是比較平靜,因為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最失態的,是豐臣秀吉。
這位仁兄開始還一言不發地認真聽,越聽臉色越難看,等到和尚讀到封日本王這段時,終於忍不住了。
他跳了起來,一把搶過詔書,摔在了地上,吐出了心中的怒火:
“我想當王就當王(吾欲王則王),還需要你們來封嗎?!”
被人當傻子,忽悠了那麼久,發洩一下,可以理解。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先算帳。
第一個是沈惟敬,畢竟是外國人,豐臣秀吉還算夠意思,訓了他一頓,趕走了事。
第二個是小西行長,對這位親信,自然是沒什麼客氣講的,手一揮,立馬拉出去砍頭。
好在小西同志平時人緣比較好,大家紛紛替他求饒,礙於情面,打了一頓後,也就放了。
除此二人外,參與忽悠的日方人員也都受到了懲處。
然後是宣戰。
窩囊了這麼久,不打一仗實在是說不過去。所以這一次,他再次押上了重注。
萬曆二十四年(1596)九月,豐臣秀吉釋出總動員令,組成八軍:
第一軍:指揮官加藤清正,一萬人。
第二軍:指揮官小西行長,一萬四千人。
第三軍:指揮官黑田長政,一萬人。
第四軍:鍋島植茂,一萬兩千人。
第五軍:島津義弘,一萬人。
第六軍:長宗我部元津,一萬三千人。
第七軍:蜂須賀家政,一萬一千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