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3/4 頁)
也不如戚家軍善戰,卻被日軍認為是最難應付的軍隊。
車軍,共計五千餘人,以川人為主。與遼東鐵騎和戚家軍不同,它是一支混合部隊,除了步兵,還有騎兵,火槍兵,當然,還有大車。
具體戰法是這樣的,每逢出戰,騎兵先行,步兵和火槍兵推著大車前進,敵人出現時,即迅速將大車圍成圓圈,組成車陣,火槍兵以此為屏障,用火槍對敵發動齊射,完成第一波攻擊。
待敵軍銳氣已盡時,便發動騎兵由車陣內衝出,擊垮敵陣,然後步兵出擊,追殲敵軍。
很明顯,這是一種攻守兼備的戰法,守時滴水不漏,攻時銳不可擋,憑藉這支部隊,劉綎贏得了無數次戰鬥的勝利。
所以他一直堅信,在自己的大刀和車軍面前,所有的敵人都將崩潰,小西行長也不例外。
自從入朝以來,小西行長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順天。與其他人不同,他的腦袋十分清醒,所謂侵朝滅明,不過是痴人說夢,跟著混事就行。現在痴人已經死了,夢也結束了,就等著收拾包袱回家。
可這事八字還沒一撇,就來了送行的,而且看架勢,是要把自己直接送進海里。
萬曆二十六年(1598)九月十九日,劉綎部逼近順天。
小西行長和劉綎交過手,也知道車軍的厲害。但此時此刻,面對這個可怕的對手,他卻並不慌張,因為他已經找到了剋制車軍的方法。
其實這個方法並不神秘,簡單說來就兩個字:不打。
反正打不贏,索性不理你,看你還能怎麼辦?
敵人死不出頭,這下劉綎也沒招了,只得命令部隊強攻,但大車畢竟不是坦克,又不能撞牆,而小西行長堅守營壘,憑藉有利地形,多次擊退明軍。劉綎進攻受挫,只得暫停攻擊。
既然攻不下來,劉綎決定,與小西行長和談。當然,和以往一樣,這次也不是真談。
如果評選被忽悠次數最多的將領,小西行長排第二,沒有人敢排第一。這位仁兄不但多次被忽,還舉一反三,加上了忽人的行列。按說以他在這一行的資歷,是不會再相信這類話了。
開始也確實如此,劉綎連續派出了三批使者,小西行長都不信。但劉大刀卻是不依不饒,一定要把陰招進行到底,又派出了第四批使者。
這次,小西行長終於相信了。他準備出城與劉綎談判。
然而關鍵時刻,明軍出了叛徒,洩露了劉綎的計劃,小西行長又縮了回去。
從沈惟敬開始,再到李如松、劉綎,談了無數次,被騙了無數次,我相信,即便打死他,下輩子再投胎,他也不會搞談判了。
劉綎正確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改變了策略,全力監督部下攻城,但日軍防守嚴密,多次進攻毫無進展,劉綎毫不氣餒,親自上陣指揮戰鬥。
然而,十月三日,他卻突然停止了攻擊。
因為在這一天,他得到了中路軍的戰報。
董一元到達泗川的時間,是九月二十日。而他的對手,是島津義弘。
三年前,當豐臣秀吉聽到僧人宣讀的詔書,明白自己已經上當,怒火中燒之時,曾對沈惟敬和楊方亨說過這樣一句話:
“且留石曼子兵於彼,候天朝處分!”
聯絡上下文,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我把石曼子和他的兵留在那裡(朝鮮),看你們(明朝)怎麼辦!
石曼子,就是島津義弘。
作為日本九州地區的諸侯武將,島津義弘絕非豐臣秀吉的嫡系,恰恰相反,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過程中,他是一個極其頑固的死硬派,硬到全國基本都被打服,他還硬挺著。
然而,豐臣秀吉卻對其十分欣賞,多次重用,原因很簡單——好用。
日本人的性格特點是一根筋,而九洲地區則將此傳統精神發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無論是做買賣還是打仗,都很實誠,絕不偷奸耍滑,作戰時一定在前,撤退時必定墊背,其勇猛頑強連豐臣秀吉也望而生畏。
更值得稱道的是,直到今天,這裡依然是民風猶存。比如說黑社會,經過多年改良,而今在東京幹這行的,全都是西裝革履,講究秩序,遵紀守法,連收保護費都講紀律,從不隨意搗亂。
九州薩摩地區的就沒譜了,時代不同了,傳統一點沒丟,但凡遇上搶地盤、談判之類的事,經常二話不說,拿著刀赤膊上陣,往死裡砍,在日本黑社會組織中極具威望,向來無人敢惹。
島津義弘和他的第五軍就屬於這一型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