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1/4 頁)
事實上,他的判斷是很正確的,明軍的炮火已掃清了外圍,城門也被攻破,大批明軍已集結待命,只等一聲令下衝入城內,此時的日軍已毫無鬥志,即將完全崩潰。
俗話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現在打拼已過,七分到手,接下來的是三分。
前方已經沒有阻攔,董一元下達了總攻令。
正當他準備拿下最後三分的時候,一陣猛烈的巨響卻轟鳴而起——在他的身後。
爆炸發生在明軍部將彭信古的大營中,並引發了營中火藥連鎖效應,許多明軍士兵被當場炸死,火光沖天而起,軍心頓時大亂。
事後調查證實,引發此事的,不是日軍的伏兵,更不是什麼忍者之類的玩意,而是安全工作疏漏——失火。
這就真沒辦法了,命苦不能怨政府。
混亂之中,明軍不知所措,皆以為是被人抄了後路,紛紛逃竄,眼看到手的泗州城就此落空,原本打算溜號的島津義弘立即來了精神,出城發動攻擊,明軍大敗。
泗川之戰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慘重退守晉州,日軍僥倖取勝不敢追擊,依舊固守原地。
因為此戰,島津義弘名聲大振,在日本國內被捧上了天,稱為“鬼石曼子”,其實說穿了,這位仁兄的勝利秘訣只有一條——運氣好。
但無論如何,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而輸了的結果,是很嚴重的。
因為除西路軍劉綎外,此時的麻貴,也正處於進退兩難之際。
他的東路軍於九月底到達蔚山,卻無事可幹。因為自從上次吃了虧後,加藤清正每天都呆在蔚山,一動都不動,打死也不出頭。麻貴攻,他就守,麻貴不攻,他還是守。總而言之,不打,只拖。
就這麼拖到十月份,泗川戰敗的訊息傳來,無論是麻貴,還是加藤清正,大家都鬆了一口氣——解脫了。
在麻貴的統一調配下,東西兩路軍分別撤退,返回出發地,九月攻勢宣告結束。
在這次進攻中,明軍立功心切,日軍保命要緊,拼了半個多月,戰局卻無絲毫改變,大家都白忙活了。
最鬱悶的人是麻貴,他盡心竭力策劃的進攻方案,卻無任何效果,實在是比較窩囊。但更讓他絕望的是,經過此役,他已經確定,憑藉目前明軍的實力,是不可能打破戰場僵局的,絞盡腦汁也無濟於事。
麻貴並不知道,此時距離日軍撤退,僅剩一個月時間。如無意外,十一月五日,日軍將帶著搶掠的無數戰利品從容退回國內。而那時,明軍只能望洋興嘆,目送日軍安然撤退。
但一個人的到來,終究還是改變了這一切。
【等待】
這個人的名字叫陳璘,字朝爵,廣東翁源人。
說起來,這位兄弟也算是老油條了,嘉靖末年就當上了指揮僉事,此後又東征西討,幾十年下來,到萬曆年間,終於當上了總兵。
但他的仕途並不順利,破格提拔從來無分,領導賞識一直無緣。遊擊、參將、副將、副總兵一級級地升,做官做得那真叫艱苦。據說是因為他是廣東人,且只會講粵語,官話(即當時的普通話)講不好,也聽不懂,總不招人待見,所以進步很慢。
而且這人還有個缺點——貪,且不是一般的貪。方式是多種多樣,層出不窮:派他去管兵,就放縱手下搶掠民財;派他去鎮守地方,就大興土木,貪汙工程款;派去打仗,竟然又剋扣軍餉。在貪汙這行當裡,可謂相當之牛。
可就是這麼個人物,偏偏極會打仗,而且什麼仗都打過。開頭在山區打土匪地痞,後來到地方,又管過治安,抓過強盜小偷,還曾跟著一代名將(兼貪汙犯)殷正茂混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剿滅了許多叛亂軍。
算起來,不聽招呼的各類人等,只要在陸地上,他都滅過了。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連海上的品種,他也沒有放過,海賊、海盜、乃至於倭寇,都在他的消滅範圍之內。
可是這位水陸兩用人才,實在是毛病太多,誰沾上誰倒黴,所以一直以來,既沒人用,也沒人舉薦(朝士惜其才,不敢薦)。
和平年代,大家不想惹事,這種人就不能用,但戰爭一來,自然就變成不能不用了。
萬曆二十年(1592),陳璘出山,前往朝鮮。
按照朝廷的原意,把這個愛惹麻煩的傢伙放出來,自然是要他賣命打仗,可不知為什麼,這位兄弟去了一年,竟然什麼也沒幹,官卻升得極快,剛去的時候只是個參將,很快就升為副將